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走过十届 用心用力用情铸造精品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在河北石家庄落下帷幕,达成一系列成果,海内外嘉宾皆称收获满满。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由国务院侨办、中国新闻社携手省级地方政府联合主办,秉持“联谊、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先后在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石家庄举办十届。经过近二十载的淬炼打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在华文传媒领域享有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

作为历届论坛会务筹备工作的负责人,中新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夏春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华文媒体相关的论坛、峰会不止一个,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每两年一届,成规模、成系统,“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已获得世界范围内华文媒体的高度认可,并被列入国家级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他表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精品工程的铸造主要体现在规格高、业务专、成效实三个方面。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十届。本届论坛设计了一个特别致敬环节,共有12位海外华媒代表,连续十届都前来参会,可以说是“十朝元老”。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十届。本届论坛设计了一个特别致敬环节,共有12位海外华媒代表,连续十届都前来参会,可以说是“十朝元老”。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规格高:打造权威高端平台

据夏春平介绍,自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专程莅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历届论坛均有幸邀请到国家领导人出席,彰显了论坛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参加论坛的华媒代表都是业界领军人物。2001年在南京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参会的海外华文媒体有130余家,此后与会海外华文媒体数量逐届递增,第十届论坛有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出席。受邀华文媒体的广泛性遍及全球五大洲,而且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媒体类型一应俱全。

历届论坛还邀请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的负责人与会,并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华文媒体的发展路径。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对话交流。图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高端论坛。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对话交流。图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高端论坛。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业界、学界具有权威性的前沿代表齐聚一堂,大家共同切磋交流,展开观点争鸣,结下友谊,共同成长。”夏春平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仅让海外华文媒体觅得自身生存发展之道,还带起国内学术界相关课题研究热潮,这为全球华文媒体发展提供了较强参考路径。

与此同时,夏春平表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让海内外华文媒体得以实现更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对丰富中国对外传播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业务专:发挥深耕华媒优势

夏春平说,作为主要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通讯社,中新社自建立以来就与海外华文媒体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结。

他说,建社67年来,中新社一直致力于为华文媒体打造各种量身定制的服务,包括提供文、图、视频稿件,制作海外报纸版面,扶持华文媒体开展上网工程等。在媒体融合时代,中新社目前正着力打造移动平台,构建全媒体矩阵,帮助华文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对华文媒体的服务。

新媒体技术发展推动着传媒变革,中新社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新萌系统”启动仪式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新媒体技术发展推动着传媒变革,中新社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新萌系统”启动仪式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借助深耕华文媒体优势,我们和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已经成为深交多年的老朋友,我们了解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动向、诉求等,在论坛筹备方面也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夏春平说,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中新社努力为华文媒体提供最佳与会体验。

每届论坛前,中新社都会尽全社之力成立专门工作团队,对论坛各项事宜进行统筹协调。从论坛日程及议题的拟定,到与会嘉宾的协调邀请,到论文的选编、年鉴的印制,甚至文案的字斟句酌、每个环节的呈现效果等,工作团队都一丝不苟,层层把关。

历届论坛出版的《世界华文传媒年鉴》。 刘立琨 摄
历届论坛出版的《世界华文传媒年鉴》。 刘立琨 摄

“每届论坛推出的主旨报告由专业团队精心撰写,对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梳理、分析、提炼。”夏春平说,报告详述两年来世界华文媒体的发展状况,并研判华文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如此细致专业,体现的是中新社服务华文媒体一直秉持的‘初心’”。

成效实:突显实用性贴近性

夏春平介绍说,从首届论坛主题为“面对新世纪的海外华文媒体”到第五届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华文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与上海世博”,再到第十届主题为“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历届论坛主题鲜明,议题紧扣热点,贴近媒体发展实际。

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出版的论文集。刘立琨 摄
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出版的论文集。刘立琨 摄

夏春平表示,历届论坛都会推出一系列成果,为华文媒体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据介绍,自第二届论坛(2003年)起,历届论坛出版《世界华文传媒年鉴》,迄今已达数千万字,图片千余张,全面展现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状况,兼具资料性、实用性、学术性,具有高度的学术交流和文献珍藏价值。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前夕,出版《我们的精神家园——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影像纪念集、《家园——“我与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征文作品集》《行走中国》影像纪念集。刘立琨 摄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前夕,出版《我们的精神家园——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影像纪念集、《家园——“我与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征文作品集》《行走中国》影像纪念集。刘立琨 摄

自第三届论坛(2005年)通过《武汉宣言》起,历届论坛都会通过以举办城市命名的宣言,藉以明志践行,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此外,第四届论坛(2007年)起推出“媒体高端论坛”,第五届论坛(2009年)成立“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第九届论坛(2017年)启动全球华语视频资讯共享中心、“一带一路”华媒协作云平台;第十届论坛(2019年)对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进行升级等。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闭幕,闭幕式上,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闭幕,闭幕式上,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历届论坛均面向华文媒体广泛征集论文,论文集总字数已超300万字,具有理性立论与实证数据,不少意见与建议可操作性极强,为华文传媒的研究提供珍贵资料和参考。

每届论坛前后,组委会都组织采风采访路线,第十届论坛的采风线路更多达13条,超500人(次)参与。海外嘉宾通过分赴中国各个省区市,深入感受祖(籍)国的发展变化,同时以更客观的笔触讲好中国故事。

资料图:2019年10月8日,正在长沙参加“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的27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在湖南长沙实地感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变化。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资料图:2019年10月8日,正在长沙参加“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的27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在湖南长沙实地感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变化。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从孕育之初,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饱含了中新社服务海外华文媒体的真情实意。”夏春平说,论坛的不断成长壮大,更离不开世界各地华文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我们对此表示感恩、感谢”。

他说,本届论坛专门设置了向连续参加十届论坛的华媒代表颁奖环节,“大家的每一份支持与信任,我们都记在心里。”

夏春平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搞“花架子”、不唱“高调子”、只求“金点子”,怀着朴实的愿望,秉持匠人精神,真正为华文媒体发展寻觅机遇与方向,努力铸造精品。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亦满十届,意义深远。”夏春平表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携手全球华文媒体继续同行。(完)

责任编辑:李明阳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