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沙眼的第一人——“汤氏病毒”的发现者汤飞凡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沙眼曾经在地球上发病率高的地区,每10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因沙眼失明!沙眼,这个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像一尊瘟神,吞噬着成千上万人的光明。但是,这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今天,沙眼已经被人类所征服。在征服沙眼的队伍中,我们不能不怀念它的先驱,“汤氏病毒”的发现者——汤飞凡。

1946年,Stevens,美国医药援华会执行主任(1941-1948年),将该会向青霉素工厂提供的援助计划书递交给汤飞凡。

30年代提出了“病毒病原说”

1897年,汤飞凡生于湖南,自幼立志学医为人民解除疾苦。1921年,他从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来到北平协和医院进修,分配做细菌学的常规工作。由于勤奋好学,工作认真,引起了当时著名细菌学家谭勃洛克(Tembroek)的注意,将他选做助教,继而又选送去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汤飞凡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后,谢绝了举世闻名的细菌学家津瑟尔(Zinsser)教授的挽留,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   广告   —

—  连花清瘟胶囊 抗疫必备   —

 

那时正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沙眼也像其他病魔一样,残酷地损害着人民的健康。汤飞凡下定决心,投入了防治沙眼的斗争。

沙眼,究竟是什么病原体?

19世纪以来,世界许多知名微生物学家和探索者,对沙眼究竟是什么病原体争论不休,主要是“细菌病原说”和“病毒病原说”两种观点。汤飞凡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认为沙眼病原不是细菌而是一种大病毒。他将美国人、日本人分离出的所谓“沙眼杆菌”注入自己的眼里进行试验,证明它不能引起沙眼。“病毒病原说”终于占了上风,但始终没有人能将病毒分离出来。

汤飞凡在进行疫苗试验

50年代沙眼衣原体终于分离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汤飞凡根据自己的科学判断,经过几百次的试验失败,终于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第二年,汤飞凡发表了沙眼“病毒”分离成功的报告。世界各地许多科学家纷纷发来贺信,有的索取论文和毒种。英国病毒学家考利尔首先得到毒种TESS,在伦敦李斯脱尔(Lister)研究院证实了汤的工作,随后沙眼“病毒”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并被命名为“汤氏病毒”。

由于有了病原体——沙眼衣原体可供实验,获得了许多简单消灭沙眼病毒的方法,如干燥、日晒、热水烫等,使短时间内可以筛选出许多特效药物,从而给沙眼患者带来了福音。以上海为例,1959年沙眼发病率为84%,两年以后降到5.4%。

—   广告   —

—  【轻松传媒】全网营销,企业网站优化运营+社交媒体AI运营管理 —

就在发现沙眼病原体的1958年,拔白旗运动兴起,短短几天时间,汤飞凡受到各种不应有的批判和侮辱。万念俱灰的他于1958年9月30日凌晨在家中自尽,汤飞凡与世长辞了。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悼念汤飞凡的信中,赞誉他是“国家的优秀公仆”,“人类的朋友”,说他“热爱中国人民”,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名顽强的战士”。

1980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一封短函:因为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能够得到汤博士的通信地址,以便向他发出正式邀请,参加1982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第25届国际眼科大会,最高荣誉属于汤飞凡。可是IOAT不知道,他们预备推荐申报诺贝尔奖的学者,最有希望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早已不在人世了。

1992年,汤飞凡出现在了国家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中

文\刘夏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