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还是谢灶?南北方过小年,为何相差一天?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临近农历年尾,大家都忙于办年货准备过年。这不,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腊月(农历十二月)廿三,这意味着下周的这个时候,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夜了。

而每年到了这天,我的朋友圈总被“小年”这个词刷屏。作为一个广东人,其实有点懵,心里总是嘀咕着“咱广东人有过小年的习惯吗?”

 

—   广告   —

—  连花清瘟胶囊 抗疫必备   —

 

答案是:“有的”!

但在广东,我们不叫“小年”,而叫“谢灶”。时间也不在腊月廿三,而在腊月廿四。然后估计大家也彻底懵了,这是“神仙打架”的节奏吗?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呢,“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传说灶君掌管饮食、福禄,每逢岁晚便会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所以传统民间十分重视。每到这个节点,百姓都会祭灶,一方面是感谢灶君一年多多关照,祈求来年还是丰衣足食,二来就是请灶君“吃吃糖”,希望他不要到天宫搬弄是非。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book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图片来源:网络

谢灶的时间最初是腊月廿四日,其可追溯到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又见南宋词人范成大的词《祭灶词》中“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

图片来源:网络

直到清朝的中后期,清皇室才把祭灶改到腊月廿三,据说是因为清皇室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时,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

后来也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是做官的人在廿三祭灶,一般平民则在廿四,沿海的居民则在廿五祭祀灶君。而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受到官气的影响,民间也开始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南方地区远离政治中心,于是民间依旧把腊月二十四作为祭灶的日子。而现在很多沿湖、海的居民,还保持着腊月二十五祭灶的传统,例如江浙一带,湖南湖北的百姓。

图片来源:网络

 

—   广告   —

—  全网营销:网站设计、SEO和运营 + 社媒发布运营和管理 + 视频网站创建和营销 —

 

 

所以北方人腊月廿三过的小年,其实就是广东人腊月廿四的“谢灶”,两者只是叫法不同,过的日期不同,本质并无差异。但无论如何,广东人还是把“谢灶”这个古老名词保留至今,听上去更加直接,更有民间风俗的味道。

腊月廿三这天的名字因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那么习俗自然也是有南北差异了。北方传统的祭灶食物是糖瓜、饴糖、麻糖等,也有童谣唱道:“二十三,糖瓜粘”。后来这些甜食也逐渐演变成了北方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有些北方的城市,到了小年这天,也有吃烧饼的习惯,这个习俗叫吃火烧。

图片来源:网络 糖瓜

而在广东地区,除了有糖不甩、椰角、糖冬瓜这些甜食外,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寓意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 几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 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

由此,广东歇后语中也有“灶君上天──有嗰句讲嗰句”(有那句说那句),形容人说话直白; “灶君跌落镬──蒸(与粤语中“精”同音)神”,形容人精神好。

另外,广东传统人家都会在谢灶前后开始“炸油锅”,烹制出可口诱人的油角。因为油角在粤语中与“有角”读音相似,寓意来年出来拔萃,油炸的时候人们会说“炸喜炸喜”,祈求新的一年喜事连连。油角里面一般会有花生、糖等配料,寓意甜蜜、生财。

图片来源:网络 炸油角

此外,还有笑口枣(笑口常开)、煎堆(煎堆辘辘,金银满屋)、牛耳壳、蛋散等这些炸到金黄金黄的零食,祈求来年“金银满屋”、“富富足足”,还有萝卜糕、马蹄糕、芋头糕等祈求来年步步“糕”升。

图片来源:网络 煎堆

图片来源:网络 萝卜糕

总之,无论是北方的“小年”,还是广东的“谢灶”,都是春节的开端,都是百姓对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也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而这些心愿和追求,始终都是南北一致的。

下周就过年,大家今年准备怎么过呢?

 

作者:郭泓杙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