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纪华: 凤凰涅槃历练《兄弟》手足浴火重生练就《父子》情深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由中国深圳市迅雷技术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加华视讯传媒集团,上城影业联合出品的影片《父子TCK》即将面世

    胡纪华又出电影了!继2007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兄弟》问世后,整整五年的时间,胡纪华背负著由于《兄弟》所积累于世间的所有争议与债务,如凤凰涅槃般投身于现实生活的漩涡之中,经历了肉体与精神的痛苦历练和轮回后,终于破茧而出,以新作《父子》得以重生。11月7日,《父子》剧组在锦绣中华举行了记者见面会,会后,本刊记者采访了胡纪华,听他讲述《父子》的孕育历程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

 

  谈影片《父子》首映有感

    记:请介绍一下您个人的背景,为什么移民来到加拿大?

    胡:因为没考上大学,在中国独木桥式的竞争中被淘汰;加上自幼喜好拳脚,整天惹事生非,随即被“流放”到了加拿大。

    记:请谈谈您的留学生涯。

    胡:我是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浪潮中的一员。我们这批留学生之前是公派留学生,之后是中国经济腾飞后的新派留学生(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以2005年为分界点);既没有公派留学生的国家补助和奖学金,也没有新派留学生殷实的家庭经济基础。当时的工作签证一年一签,工作必须与学业对口,进留下来移民不容易,退没脸回家见亲人,绝大多数做过体力工作,留学生涯漫长而艰辛。

    记:那后来为什么开武馆?

    胡:为了尊严。下飞机后不到两周就开始在餐馆里打工,随后干过装修,搬运,装订厂等等,没有哪份工作能够坚持超过两个月的。那个阶段我很痛苦,很迷茫,又不甘心踏踏实实地做事。

    机缘巧合,我在一份找工作的报纸上看到一则加拿大武术比赛的消息,于是就义无反顾的参加了。我还记得登上赛场那一刻的心情,紧张,身体不住的发抖。我对自己说:“要改变命运,就从这一刻开始。”结果我赢了,获得了65公斤级的全国冠军。后来与朋友们笑谈这段往事:“其它运动员是来提高竞技水平的,我是来拼命的。”

    我学过跆拳道,也学过散打,关于开什么武馆的问题上与几个好朋友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商业操作而言,跆拳道有完整的系统化教学,而且不需要花费精力去讲解宣传。散打作为武术实战的新兴力量绝大多数西方人是不知道的。当时加拿大东部地区没有一家武馆专门教授散打,就是因为没有市场,需要从启蒙起步。最终,我们几个还是决定开设散打武馆,中国人开中国武馆,教中国功夫。2000年我有了自己的武馆,起名叫:“多伦多纪华散手学院”,2006年改名为“加拿大武术散打学校”至2011年年底结业。

    记:是什么动机让您弃武从影的?

    胡:不能说是“弃武从影”,其实这是一个并行的阶段。从2004年遇到多伦多电影学院的一批中国留学生开始,逐步接触影视行业,我最终确定影视为人生目标。

    这个阶段同时也是我个人思维和观念成熟的过程。任何一个从小喜爱的武术的孩子基本上都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接触过有关于武侠的影视,评书,小说等作品。第二,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第三,经常自我渲染或者陶醉在武林侠客的幻想中,总想凭借武力伸张正义,一举成名。我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世外高人,以上说的几点我一条都没落下。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我青年时代的误区,我一度崇尚“武士”精神,强调外在体魄磨练对人内在品格的影响和改变。因为开设武馆,我身边的追随者不断涌现,他们绝大多数年龄小,同样的自命不凡。

    随著年龄增长,他们开始步入社会,实践证明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成功,淹没在茫茫众生中。当又一批同样抱有梦想的孩子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开始怀疑,动摇自己的理念,这也是最终为什么关闭武术学校的根本原因。 开设武术学校对我来说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信念,同样影视也是。

    记:请谈谈您的第一部影片吧。

    胡:我的第一部影片《兄弟》是一部学生电影,用了近3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从2004年的夏天开始策划,到2007年秋天在万锦剧院首映,开了两次机,第一次拍到2004年底决定作废。当时的压力很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因为剧组没钱,到处跑赞助,三百五百的全要,收了一大圈,片子总出不来,难免有“诈骗”的嫌疑。另外一方面,片子讲述的是98,99年出来的第一批自费留学生的真实案例,然而首映时候已经2007年了,正赶上中国经济腾飞大背景下海外留学生的换代时期。《兄弟》首映后遭到了完全两极的评价,一部分留学生说真实,一部分说捏造,“抹黑”留学生形象。

    记:第一部片子拍摄完成后,您就顺利进入影视行业了吗?

    胡:这部片子拍摄完成后我就去开长途货运车了,在苍茫大地中奔驰了8个月。影片《兄弟》在多伦多华人社区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仅限于此。片子花光了我所有积蓄,必须要面对现实的生活,于是我就找了一个远离华人圈子的工作再次“流放”了自己,直到2008年多伦多常青会成立,我任职市场部经理。2009年我进入加华视讯WOWtv电视台工作至今。

    行驶在前后无人的高速公路上,我又一次的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过于理想化,是否过于天真,不切实际。当08年,09年的工作机会出现在我面前,全都是因为一个已成事实:我独立制作了影片《兄弟》。

    由于我们努力而产生的回报,有的是即时的,有的是延期的,但早晚会来到。

    记:请谈谈目前即将上映的这部片子《父子TCK》吧?

    胡:这是我的第二部独立影片,剧本是我自己写的,我也大胆地尝试做了一次导演。

    影片《父子》浓缩了许多加拿大新移民的痛苦和挣扎,其中最为经典的是表现了两代人对新文化冲击时不同的反应和挣扎。同时,两代新移民之间看问题的角度的思想冲突也是本作品极力想要表现的焦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父子》的英文题目是“The Third Culture Kids”(“第三文化圈的孩子”)。这个词极具代表性的概括了新移民第二代的一些孩子们夹杂在中西方文化之间,丧失归属感的特征。因为这些孩子既不属于中华文化圈,也未能良好地融入北美主流圈子,因此常被西方媒体称为“第三文化圈的孩子”。

    影片《父子》讲述了一个来自大陆的技术移民家庭中所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青春期的叛逆,文化的冲突,社会意识的不同使得父子两个人矛盾重重,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寻味。

    影片主人赵一丹为了孩子的未来,放弃了国内稳定的工作,举家移民到了多伦多。本以为到了新的国度后一家人能展开美好的新里程,然而现实生活很快给予赵一丹沉重的打击。如同很多中国来的技术移民一样,赵一丹无法找到专业工作,只能靠打体力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并且因为生活压力,赵一丹与妻子距离越来越远,最终因感情破裂而离婚。

    离婚后,身为单亲父亲的赵一丹将所有的关爱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赵海洋身上,只要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环境、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又有什么苦是他不能吃的呢?然而儿子赵海洋的成长却与赵一丹的希望截然相反。进入青春期、初尝禁果的赵海洋和许多青少年一样有著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感,他渴望金钱,渴望享乐,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希望在朋友中能出头,还渴望要一个女朋友。然而这些都是身为普通工人的赵一丹无法提供的。物欲与自卑感扭曲了他的良知,赵海洋终于堕落了,他加入了当地的流氓组织,用暴力向社会发泄著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和痛苦。

    最终,赵海洋因为多次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被警察拘捕。赵一丹终于对现实感到绝望了,他最终咬牙为自己买了一份高额人寿保险,希望用自己的牺牲能给予儿子幸福和快乐……

    记:是什么样的动机让您选择了这样一个题材?

    胡:我拍摄这部影片的主要目的就是讲两个字“感恩”。我们总认为有些爱是应该的,所以我们不曾珍惜。我们有些孩子总是在抱怨父母没有给他们一个富裕的,有权势的家庭,认为父母所做的都是应该,因为他们是父母。其实,没有什么爱是应该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懂得,都应该去感恩。同时,为了孩子移民到海外,或者准备为了孩子移民到海外的父母们,不要盲从。海外的环境是好,但不是每个家庭都适合,每个孩子都快乐。

    整部《父子》的创作其实都是基于我在担任武术老师时观察到那些新移民孩子所发生的事情,而我自己实在看到了太多太多,新移民亲子两代人之间的辛酸。

    我就曾经接触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在家里父母可能就跟她说好好读书,不要将时间放在玩乐上,更不要“早恋”;然而在学校里,同学就会问她“你有男朋友了吗?”,她会因为没有谈过恋爱被班里的人耻笑,认为她不受人欢迎;在家里,父母会对那个女孩说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不要被男孩子占便宜;在学校,男女关系却被大家视为常态,学校还会组织给学生发避孕套……

    往往我们大陆家庭的父母,显然接受不了西方这样“开放”的观念,而孩子们也会感到尴尬和自卑——一方面他们骨子里的“传统思想”告诉他们,这样是错的,是不道德的;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在学校朋友圈中格格不入,成为同学们口中不入流的笑柄……

    另外还有一个小孩子当众指责母亲说英语的口音不对,也不愿意将母亲做的饭菜带到学校吃,因为“带著盒饭去学校很怪异,会被同学笑话”,而非要吃汉堡包的。作为我自己来说,一方面我能够理解孩子的这种迫切希望融入西方社会,在学校里不出丑的心情,但是在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心里总是很难受,为孩子,也为他们的父母亲。

    当然,最终这些孩子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或许是回归到华人圈子,又或许是完全融入到西人主流圈子,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在这其中选择的过程总是痛苦而曲折的。而《父子》这部片子,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平凡的新移民家庭,父亲和儿子在文化,感情,法律,思想的冲突的故事。这样的经历对于华人新移民来说可谓非常常见,可以说是狠狠地打在了中国移民的软肋上。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引起新移民关注与共鸣,能让大家对新移民的生活状态有更深刻的体谅和反思。

    记:谈谈你今后的打算吧?

    胡:上面提到的“感恩”不仅仅局限在父母,师长的层面上。同样还有一种叫做“知遇之恩”。我很感谢我所在电视台的台长,他一直支持和鼓励我在影视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并且在实际工作上为我创造条件。

    我将在2013年正式回归祖国开始影视创作,同时开始我所在传媒集团的北京办事处,代理中加旅游文化,影视交流项目。当然,更不能够放弃的是中华武术的信念,我会在北京开设武馆与影视理想齐头并进。

    记:总结一下你的人生理念吧。

    胡:我的人生理念:“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甚至不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生命转瞬的灿烂就在于迎面千军万马而冲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那一刻。”

    采访最后,胡纪华笑著说,希望今年圣诞节期间会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好时节,因为《父子》高潮部分正是在大雪纷飞的圣诞平安夜里。万家灯火欢聚一堂的温馨气氛与男主角父子二人的孤独绝望之间的落差把故事带向了高潮。我希望这部片子能够走出多伦多的圈子,让更多的人关注新移民这个话题。

    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11月22日《父子》的首映能够顺利进行,在加拿大圆满上映。而新移民生活形态这个社会问题,也能得到更多主流社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影片《父子》12月26日公映

    由多伦多知名制作人:胡纪华先生精心策划, 加拿大本土拍摄制作的独立电影   《父子》将于12月26日在 Richmond Hill Performance Arts Centre 公映。该片   一经推出就引起全社会了强烈反响,首映式门票2日内全部售空。

    关于电影《父子》的介绍请点击官方网站:

    www.Filmtck.ca

    日期:12月26日(周三)Boxing Day晚上

    地点:Richmond Hill Performance Arts Centre,10268 Yonge Street,   Richmond Hill   播放时间:第一场晚7点;第二场晚9点30分(2场连续播放)   每场座位:600 人数(共1200人)   片长:80分   票价:   预售价 $9.99+税;   门售价 $11.99+税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