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中的奇葩——钧瓷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品类繁多,历代名窑,釉色、造型、图案,更是各具特征,绚丽多彩。在陶瓷艺术的百花园中,“钧瓷”更是独出一格,具有五彩缤纷、鲜艳夺目之美,是中国青瓷艺术的发挥创造和突破。过去,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家藏万贯,不如钧瓷一件。”说明了钧瓷中的珍品,是陶瓷艺术的瑰宝。

钧瓷

“钧瓷”也称“钧窑”,产于河南省禹县。钧窑瓷器之所以名贵于中外,它的独特之处是在陶瓷工艺和美学方面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过去,从原始青瓷到晋唐的越窑,宋代的官窑、汝窑、哥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以烧造青瓷为主,而“钧窑”却能烧出青中带红的釉色,称为“铜红釉”。这一创制和成就,对后代陶瓷工业有着深远的影响。钧窑的青色也不同于其他窑的青色,它的青色深浅不一,但多为蓝色,称为“乳光釉”。这种“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钧瓷的大部分产品多为这种浓淡不一的“乳光釉”。这种“乳光釉”具有晶莹、幽雅之美。

“钧窑”以铜红釉烧制而成的紫红釉色,以纯正莹润者为上品,如玫瑰紫、海棠红最为名贵。还有各色品类,如茄皮紫、梅子青、胭脂红、朱砂红等。钧瓷还有一种独具风格的釉色,这便是红、紫、青、蓝各种釉色交织在一起,色彩相映,宛如火焰一般;有的则像长空彩霞,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人们把这种釉色,称为“窑变”。烧制这种釉色,工艺比较复杂,除铜红釉料之外,还要掺入少量的钴和锰才能烧制而成。钧瓷的釉色烧造,是用一种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着色剂的用量以及温度、气氛,均需合乎规定和要求,否则就烧不出鲜艳的红色。钧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250℃ ~1270℃。因之,烧制钧瓷的技术难度是比较大的。钧瓷的造型有花盆盆托、尊、洗、炉、钵等器物,大多属仿古样式。

 

—   广告   —

—  大洋海产 加拿大的急冻海鲜先锋  —

宋代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

北宋钧窑瓷器的创制,红釉的烧造技术,对后世红釉瓷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元代钧窑在河南禹县、临汝、安阳、宝丰,河北的磁县,山西的浑源等地窑场烧造出天蓝釉、月白釉及蓝釉挂红斑的精品。如河北省保定市出土的钧窑大盆,月白色釉,里外挂有红彩九处,可说是钧窑的珍品。元代的釉里红,也是使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中烧成的,由于烧造难度大,传世的元代釉里红为数极少。

钧瓷 霁红釉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红釉器,已经发展至纯正的鲜红色,它像红宝石一样晶莹夺目,人们称之为“宝石红”,也有人称为“祭红”、“霁红”等。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出现了郎窑红器,它的色泽深艳,釉面晶亮,由于它的红色犹如牛血一般猩红,人们称其为“牛血红”。“郎窑红”堪称红釉器中的珍宝。

文/ 刘夏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