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北京天桥的历史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北京的天桥过去曾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主要娱乐场所。过去的天桥,鱼龙混杂,卖艺说书,算命打卦,摊贩行商,小偷骗子,恶霸强梁,各种各样的人物都在这里登台,宛若一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

在北京正阳门大街与南永定门内大街的相接处,原来有一座桥,这座桥是明、清两代皇帝到天坛祭祀时的必经之路,故取名为天桥。桥为南北走向,以汉白玉砌成,两旁有石雕栏杆,桥身很高,南北两端隔桥不能相望。

恢复旧貌的北京天桥

光绪年间修前门至永定门马路时,将河道填平,桥身也被修平,但石栏杆仍在。民国初年,因拓宽马路,又将石栏杆拆除,天桥遂不复存在。但天桥作为地名,却一直沿用到今天。

明初永乐年间,桥南一带过去都是河塘,塘东有条水渠直通三里河,这条水渠就是后来的龙须沟。塘边建有亭台,塘内备有画舫供人乘坐游览,是当时城南夏季游览的地方。在乾隆年间,桥的附近有几家卖碗酒的酒铺、饺子馆、小吃摊等,后来逐渐增开了不少酒楼茶馆,于是天桥又成为一般文人游宴的地方。道光、咸丰年间,两坛坛根一带,出现了流动性的小摊。因为此地不花地租,于是货摊逐渐增加,并开始出售各种日用杂货,形成了小型市场。

老北京天桥百货商场

—   广告   —

—  大洋海产 加拿大的急冻海鲜先锋  —

后来北洋政府修筑北京全城有轨电车路时,拆毁了正阳门的月墙,把环绕月墙的东西荷包巷附近的商铺、房屋以及公私民房共计60余所,全部作价收购,商民一律拆让迁移。这些商民为了另行营业,集资组成股东会,利用拆下的木料,加添新料,在天桥西边空地上,建起了七条街巷(即今天天桥市场东街及东街各巷、天桥北街、天桥西街等地一带)。北部几条街分别开设了诸如钟表、洋货、靴鞋帽子、算命、相面、镶牙、照相等商店或摊点;南部几条街开的则是饭馆、茶楼等。后来,又在七条街附近增建了新的戏园等,至此天桥市场逐步形成。

老北京天桥,江湖卖艺的聚集地 杂技表演

天桥市场没有明确的界线。大体上说,从珠市口往南、香厂往东、金鱼池以西,南至两坛以北,都算是天桥市场范围。据1930年2月《北平日报》的报道,整个天桥市场占地24亩,有各行各业的店铺和摊贩773户,其中领有正式牌照的334户,临时设摊439户。当时的店铺主要有:膏药铺、饭馆、茶馆、酒馆、戏馆、落子馆、杂货铺、箱子铺、钟表铺、镶牙馆、命相馆、照相馆、镜框铺、军衣庄、估衣铺等;摊贩则有:杂货摊、旧货摊、鞋摊、小吃摊(包括豆汁、油条、炸糕、灌肠、爆肚、切糕、扒糕、炸丸子、炸鸡蛋角、卤煮肉、豆腐脑等)、旧书摊、画摊、卦摊、相面摊、布摊、洋货摊(包括洋袜、毛巾、衬衫、绒线、绦带、化妆品)等。此外,游艺场有掼跤场、卖艺场、变戏法场。店铺和摊贩所经营货物的品种绝不少于城内的东安市场,但在质量上,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都是粗劣次品甚或膺品。

那时到天桥来的人,很少有文人学者绅士之流,大多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因为在这里花钱不多,便可以听听玩艺儿,看看杂耍,忘却一天的疲劳或者精神上的苦闷。

文/ 刘夏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