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笔会2021年文学奖揭晓 刘荒田点评获奖作品 卢新华出席颁奖礼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新冠疫情阻隔了游子回家的路,但阻挡不住我们对文学的热情。加中笔会2021年文学奖颁奖典礼暨刘荒田小品文创作谈,12月18日在云上如期举行。

虽然多伦多大雪纷飞,但云端活动如春天般温暖。大家云上相见,不必戴口罩,谈笑风生,文学电波穿梭全球各地。此次活动吸引了加拿大、美国、中国、新加坡等国的70多位人士。身在洛杉矶的著名作家卢新华,也出席了本次活动并讲话。

颁奖大会由加中笔会副会长芦苇主持,会长孙博致辞,《加拿大商报》副总编黄学昆发言。

图片

著名作家刘荒田

图片

著名作家卢新华

—   广告   —

—  大洋海产 加拿大的急冻海鲜先锋  —

图片

加中笔会副会长芦苇主持颁奖典礼

图片

《加拿大商报》副总编黄学昆。

加中笔会副会长蔡远智公布了获奖名单,与会的部分获奖者分享了心得,著名作家刘荒田点评获奖作品。

图片

加中笔会副会长蔡远智。

图片

—   广告   —

—  周彦 多伦多地产经纪 一手楼花,专业买卖,多年经验, 欢迎委托 —

为鼓励会员创作,发现文学新人,加中笔会与《加拿大商报》合办了“加中笔会2021年文学奖”,由美国著名作家刘荒田先生担任终评委主任,《加拿大商报》副总编黄学昆、笔会会长孙博、笔会副会长原志担任终评委,笔会理事文章负责初审工作。征文活动前后一年,收到不少投稿,逐步刊发在《加拿大商报》加中笔会专辑。初审入围16篇,从中选出一等奖 1名,奖金200加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加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50加元;优秀奖5名,各奖加中笔会文集一册。所有奖项均有电子版获奖证书。本次活动得到前会长胡清龙医生的支持。

图片

加中笔会会长孙博。

颁奖典礼之后,身居旧金山的作家刘荒田与大家分享了小品文的创作体会,并与大家互动,反应热烈。刘荒田系广东台山人,1980年从家乡移居美国。在旧金山一边打工,一边笔耕。2011年退休以后,开始在中美两国轮流居住。著作等身,获奖无数。

部分获奖者感言

叔丁(一等奖,母亲的传承)

图片

谢谢笔会组织这次征文活动,文章老师费心初审,刘荒田老师,孙会长和远智老师以及商报黄学昆副总编老师细心审稿点评。非常感恩自己有这次机会可以让我的文字让更多读者读到,更从各位老师的点评中学到许多。谢谢杜杜介绍我加入笔会,跟各位老师学到太多。也很幸运我在笑言老师的渥太华写作群里学习提高。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开始我一直以为对我这个热爱户外的人来说,疫情不过是居家办公,反而让我有更多时间享受户外,并没有太大影响。

可没想到,年初开始我妈妈发烧住院,一个多月的春节后竟然永远离开了,很久我都不太相信身体一直健朗的妈妈真的走了。当时我的签证已经在手里,却没能及时赶回去。那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种情绪,忧虑,思念,纠结,痛苦,悔恨,茫然。前前后后写了有十多首近体诗词 ,两首自由体诗 ,还写了一篇灰色基调的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被我在结尾写死了,用双重自杀手段了结了自己。因为我当时很悲伤,但我还足够理智,知道自己不该走绝路,只有让小说中的主人公替我完成这样的心愿。

我的诗与小说,都竭尽含蓄与隐晦。我的朋友看到我的文字并不知道我所经历的丧母之痛。我忽然觉得对不起妈妈,所以我决定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散文,正面地来剖析我与妈妈之间的感情。我们家是名副其实的慈父严母,妈妈是老师,非常严格。我和妈妈的个性不同,很多时候不太理解妈妈。身为人母之后才对母亲有更多的理解,但与妈妈总是有一些隔阂,不知从哪里下手。有一次看到女儿自己缝了一件连衣裙,想起妈妈也是个巧手裁缝,想到了传承,这个就是我散文的切入点。很开心这篇散文得到各位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听到刘荒田老师的点评我非常感动。我想妈妈如果知道了也一定开心。我自己心里与妈妈之间的这个心结,也终于打开了。谢谢。

李静明(二等奖,网课)

图片

—  广告   —

—  如何在数字时代生存?全网数字营销助企业快速获客! —

笔会的新老朋友大家好!去年笔会的聚会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又到年底了。参加征文活动得奖是我今年的意外收获。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两点体会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而对我来说文章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会长号召大家参加征文比赛, 后来又呼吁比会的理事带头写, 我看到大家陆陆续续都写了,觉得作为理事不写一篇有点压力,正好今年放春假时哪也去不了,我就写一篇交差吧。所以我第一点感受就是我要特别的感谢笔会的会长及各位同仁对我的激励,没有你们,没有这次征文活动,我个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大会提笔写作的,我想这也是笔会存在的意义。虽然这是一个民间组织,大家的关系比较松散,活动现在也只是每年一次,但是每次参加笔会的活动后我都会热血沸腾,看到各位作家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对我都是一种刺激, 激起我创作的欲望和冲动, 每次我都想:等我回去一定也要写个小说什么的。当然,睡了一觉后就不了了之了。

我还想感谢为我们的作品提供园地的《多伦多商报》──我们海外华裔作者的精神家园。我曾经把作者的名字擦掉,然后把报纸拿给我的学生读。我高级班的学生是常常阅读和讨论中文报刊的。他们读着读着觉得不对,咦,这怎么好像在写我们班啊, 越看越像。我这才说,老师平时总是叫你们写作文,这次老师也写篇作文给你们看看,然后全班大叫:啊!真的是老师写的!所以我第二点体会就是文学来自生活。当我坐下来准备完成任务的时候,我想:写什么呢?我那时每天都在上网课,要么就写写网课吧。决定下来之后,我发现所有的细节都是现成的,每天的生活都在我的脑海里活起来了,所以写出来非常容易,稍微组织一下即可。当然,这种小散文也比较容易把握,不像长篇那样需要花时间设计。所以我一下就写成了。其中95%都是发生在我班上的人和事, 所以我可以说所有的细节和故事都来自真实的生活。

最后我想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那一份生活,我期待大家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写出来与我分享,这会继续激励我的创作。谢谢大家!

木子(二等奖,黎明前的落叶)

图片

感谢加中笔会和评委会把这个奖发给《黎明前的落叶》。有些诚惶诚恐,也非常高兴,这三年多的写作,开始有作品能得到文坛前辈们的肯定。

我和写字结缘,有些偶然。四年前,我糊里糊涂地被一位朋友拉进渥太华四季诗社,我就在那开始学写诗,从古典写到现代。三年前,他又把我拉入一个写作群,碰巧就是现在的渥太华中文作家协会的前身。我在群里潜水半年多后才鼓起一点点勇气,拿起笔写了我今生第一篇散文。群里的老师们对我这个小白给予了足够的宽容鼓励和提携。后来,经杜杜老师介绍,我加入了加中笔会。这时有文友跟我说,我是个作家了。这说法让我觉得人生有些不真实。年轻时没当过一天文艺青年,那时全部的梦,都沉浸在科学的春天里。所以,一直以来我只是一位读者。想想那些对我成长影响深刻的作品,作家们于我一直都是让我仰慕却不可及的存在。大半辈子过去了,我才开始学码字,还有幸与作家们做朋友。这整件事就像在做一场梦。

我要在此感谢我的母亲。五十年前,我跟着父母下放农村,一个小男孩,每天在田野里在山坡上奔跑撒欢。她怕我荒废时光,递给我一本《收获》杂志。读完一本,就换一本。就这样,我在那个人文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里,在油灯下在灶膛边,把自五七年创刊开始的十几期《收获》囫囵吞枣地读了个遍。里面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应有尽有。到今天我才意识到,那是母亲在我少年的心田里播下的种子。这颗种子休眠近五十年,直到最近才开始发芽,长出幼苗。

我要向渥太华中文作家协会的全体老师们表达诚挚的谢意,是你们为这棵幼苗的生长提供了苗圃。

在渥太华作家群里,我深切感到自己起步晚基础差。我无法像很多老师那样信手拈来,妙笔生花。我唯一有的是理工男的严谨和逻辑,可这些好像又和文学关系不大。该怎么写?想了很久,我想到一个情字,就是以情入文,想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让自己感动。有了情,文字才会有温度。然后,我又想到“人文情怀”这个词。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的苦辣酸甜,前面是十年动乱,后面是移民经历。拿来当素材,需要有人文情怀才能写出有包容性的文字。当然,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继续前行和努力的方向。

我还要向加中笔会的老师们致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新人诸多的鼓励。

刘荒田点评部分获奖作品

图片

著名作家刘荒田。

一等奖《母亲的传承》(叔丁)

感人至深的亲情散文,它的出色,首先在思想的深刻。以“世代”为线索的纵向叙事,串起三代人:身兼教师与母亲两重角色的第一代,亲历母亲从严厉、刚强向慈爱、软弱这一渐变的作者以及隔代继承祖母的本色,巧作裁缝的女儿。其次,所选取的人生横切面,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移民在异国奋斗的艰辛和人情味。三代人在落地生根过程中加深理解,以爱营造新的家庭关系。以缝纫起,以缝纫终,暗示亲情的“大团圆”,以及中华传统的延续,教人欣慰,更启发思考。
连根拔起的移民生涯,不但需要本人的全方位调整,于极端重视家庭的价值系统的国人而言,如何承上启下,是移民文学中极端重要的母题之一。于此,本文以充沛的感情和形象作了颇具典型意义的展示。

二等奖《网课》(李静明)

教室里奇葩式人文景观,只有疫情之年才这么繁富。本文作者是国际学校的中文教师,学生来自三十多个国家,清一色的男孩子,都有大闹天宫的潜能。不动神色的幽默感,是本文的亮点。说起幽默感,中国文人先天不足,开山祖师林语堂的文字,也只沾西方大作家的边。这一篇可算进入堂奥,大有看头。四个网课细节:一是上课,对天生“笑眯眯”的男生的误会。二是检查作业,一个和网名有关的恶作剧。三是老师自己开讲却忘记开话筒。四是上课以增加眼保健操解闷。选材不涉宏大叙事,都紧扣主题,每一处都逗你发笑。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温婉情怀所感动,学生有福了。

二等奖《黎明前的落叶》(木子)

新冠疫情吞噬的成千上万人中,有一位是居住于多伦多的校友忠良,他在大有作为的年华告别人间。本文倾注深情,缅怀忠良的平生,以早年同窗的印象、异国创业、筹办校友会、一起钓鱼采蘑菇等短片拼合起一个立体的人。接下来是校友们的悼念。以配歌的视频将生命的意义提升。最后点题:落叶离树,在空中小做盘桓,然后向曙光来临的方向缓缓离去。结构完整,穿插式叙事避免了板滞。

图片

—   广告   —

—    轻松传媒活动策划    —

三等奖《老乔的感恩节》(瘦灯)

作为虚构文本,以短小篇幅展开一个新移民的人生,难免粗疏。好在本文以”和生活开玩笑”的谐趣作出补救,三处细节你读了想不笑也难:一是开便利店被蒙面人持枪抢劫,主人公交出数十元零钱,劫匪嫌少,便让他检查收银机。劫匪开枪恐吓,却误伤自己。最后,主人公拒绝报警,理由是劫匪是才十六七岁的邻居,一旦定罪,一生就完了。二是去银行兑现奖金支票,居然见血——撞上没贴警示的玻璃大门。三是主人公出于误会,自动投案。“乔科长”出尽洋相,却让人喜欢,他是温厚、豁达的好人。

三等奖《难忘的旅程》(西风)

怀旧,是散文的热门主题之一。本文以真挚的感情,绵密的笔调,铺陈遥远岁月的一段美好记忆。同行的两人是同窗,刚从大学毕业,前去新单位报到。都是尚未拿到第一份工资的穷光蛋,一路彼此关照,坦诚交流,物质的困窘和精神的丰饶恰成鲜明对照。音乐在“穷游”中居功阙伟,给艰辛的青春旅程注入隽永的诗意。

图片

三等奖《寻找美食》(姜尼)

作者寻找美食的漫长经历,始发点是故乡,往下是欧洲和多伦多。欧州菜式以及包括中、韩、日、清真在内的亚洲菜式,一一尝试,最后归结到:美食在故乡。原来,全文抒发的是“胃口的乡愁”,一如“月是故乡明”之于游子之眼。体验都是第一手的,对食物与其相关文化的描写,切实而不乏空灵。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