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应否回学校读书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黄春晖

目前称得上拥有一份稳定、满意的工作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移民还处于等待和寻找切入點階段,或不满足於一般的打工生涯,希望有所突破。然而这個社會能够提供 “好”机會本來就不多,好運能否降臨到自己頭上,能否把握得住,就更成疑問了。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漂”在劳务市场的原因。

經過苦觅无结果轉而寻找出路的,重新回到學校攻读學位成了不少人的選擇。有机會与他們聊起求職与求學的間題時,发觉很多人是充滿矛盾、舉棋未定的:一方面在美國或歐洲經過寒窗苦读,也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新移民也在加國苦苦寻工,另一方面為一份將來可能是高薪的专业而擠獨木桥、抛棄個人原有基礎、與趣和爱好似乎決心不足。從去与留、經濟与時間、家庭与學業等等矛盾過程。反映出來的正是近年大陸新移民圈子的社會問題。

人在黑暗中总會用最简單、最真接的方式去挖掘出一絲光明,受過良好教育并已定格專業走向的技術移民作出如此再選择,順理成章,不過回顧諸多西方求學最終干非所學的例子,已無居留之忧的移民,就得好好全面衡量得失了:

一、目標:將工程師、会計師、医生或律師作為奋斗目標的人并不多,特別是年齡己逾三、四十的,只求一份脑力勞動或文職工作。如果要求如此的低,欠缺的并非当地文凭,而是入門的渠道、信息、技巧,还有就是机會。在经济环境好的年頭,很多移民輕易找到如設計員、编程員和技術員等職位,学历和經驗來自何方井不重要。

二、机會:不少大公司每年需要的初級职位從大學或學院吸收,高材生可以通過畢業前的有薪实习((Co-op 或 Internship),获得过度到正式职业的机会(得到这些机会冷门专业的要容易得多)。这就是跨進大公司入門职位的有效途徑,社會公開招聘較難發現這類机會。

三、學術和技能:中國人學術成绩不容怀疑,但語言、团队合作技巧和专业实践能力經过几年的努力,往往达不到期望的高度,一旦學成面對社會競爭,文凭、成绩的光環在退色,还靠其它綜合能力超作用。

四、發展:公有制國家有把人才從低往高培养的机制,純雇佣关系的西方勞資双方只在乎你是否具胜任该職位的能力,工人就是工人,技術员是就是技術员,工程師就是工程師,奢望雇主給你入門机會要讓你高升是个误区,一旦培养成,你跳槽谋高薪無异於老板投資失败。本地學生边念書边外打兼职,拉長了學業卻長了經驗,爲谋求高职打下了基础;中國學生争分奪秒赶完課程但欠缺实践,孰优孰劣進入职場即見分晓。

五、經濟:贷款舉债可以帮助完成學业,一旦结束就不得不考虑多年的負擔了,这點是不少人最終放弃所學專業從事另一行当的教训,經濟压力起很大作用。

总之,打算回到校园重新修炼拿到学历的人,很大程度是为了擺脫目前经济萧条以及生活封闭的困境,延长直接面對殘酷的現實而非徹底解決生存的危机,“缺乏本地學歷和經驗”只是一句泛泛之語,特别是對已知文凭和工作为何物的成年人。經濟承受能力、求知能力和志趣應是你作出選擇的依据,而年輕才是最大的本錢,因人而異、真真确确。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