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精神在云南赓续传承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旧址,至今完整保存一间当年的教室,铁皮顶锈迹斑斑,土墙敦厚结实,没有课桌,只有数十把“火腿椅”密集地面向黑板排列。 “诞生于抗战烽火的西南联大发明了‘火腿椅’,为的是节约课桌经费,扩大教室使用空间。”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告诉记者。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往长沙,后又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广告 —
— 大洋海产 加拿大的急冻海鲜先锋 —
当时,云南虽尽力保障西南联大校舍建设,奈何财力物力有限,只能一切从简,师生生活较为艰苦。但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8年间,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在简易校舍里鼎立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从西南联大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
— 广告 —
— 冰酒之王,柳泉酒庄 —
“西南联大老师为救亡图存而培养人才,学生为不做亡国奴而奋力学习。”李红英说,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的情怀、刚毅坚卓的风骨、严谨治学的学风、兼容并蓄的校风、淡泊名利的情操、敬业奉献的品格值得永远继承和发扬光大。
而作为西南联大留在昆明的唯一遗脉——云南师范大学,该校把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深度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每一届新生均要参观西南联大旧址、西南联大博物馆、校史馆,学习西南联大历史。“‘祖国需要我,我义无反顾回国’,西南联大校友邓稼先的故事至今深深打动着我。”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陈霞说,这位1999年出生于中国边疆西双版纳的女孩,谈及毕业后的打算,她希望效仿邓稼先,“如果家乡西双版纳需要我,我会义无反顾回乡投身教育事业。”如今,西南联大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赓续和传承。
来源: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