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旗手鲁迅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冯湘湘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然少不了鲁迅。香港小说家亦舒毫不讳言她最喜欢的作品是《红楼梦》,学得曹雪芹一两成功力经已受用无穷。而她最喜欢作家却是鲁迅。亦舒小说常有嘻笑怒骂、辛辣刻薄之风,正是受此君影响。
有人极喜欢鲁迅,且接近崇拜程度。当年中共一度把他摆上「神台」。毛泽东曾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但也有人极恨鲁迅,当时很少有文化人能像他那样令人又爱又恨。既有人称他「思想界的先驱者」、「青年导师」、「文坛巨人」等。也有人骂他是「学匪」、「学棍」、「刀笔吏」、「绍兴师爷」。但无论敌友褒贬如何,一般人皆认为他决非是个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虚伪人物。他的笔锋锐利,如匕首与枪枝,可并不恶毒, 只是一柄战场上洞胸穿甲的利刃,而非背后给人发出的暗箭。
鲁迅所处时代并非中国最坏的时代,所以他仍可以好好地写出他的《呐喊》、《野草》、《阿Q 正传》等被誉为「肩负黑暗与虚空,继续作唐吉诃德的战斗」等名篇。而鲁迅是世故的,因为自十三岁起家庭变故已使他「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此后,也开始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痛苦思考,作为孤寂者的人生之旅而一路前行了。
图片:少年鲁迅
Source: 百度
少时看不懂他的作品,如今早已不想去破解任何人生之谜,所以也不会再去看鲁迅那些深刻具哲学思辨和时代黑暗的作品了,尤其怕《野草》这种造成心理上巨大压抑感的文章。
人生固是悲凉,那又何必再往伤口上撒盐巴。
愚昧国民能承受得起民主、人权、自由吗?
别说了。倒是鲁迅先生有关创作的精辟见解很令人佩服和习之不辍。他说在描写人物时,素描般笔法不可用得太多,人物性格应在其言语行动中显露出来。你看看孔乙己、阿Q这些人物是如何描写的就会明白。再不就翻开《红楼梦》王熙凤出场那段来细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