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不同 发展互异 –东南亚华侨与北美华侨
林万任
有的人是这样说:广东的华侨,是以四邑人与潮州人为最多,四邑人是以美加为基地,而潮州人则认泰国与东南亚各地为第二家乡。从今日的观察,潮州人在东南亚的发展,比四邑人在美加者为优。潮州人在东南亚,致富与及大集团的组织,随处可见。而四邑人在美加获得有大成就者,固也有之,但不如潮州人的普遍。推原其由,盖北美洲的大经济集团,多数是控制在美国人的手里,华侨很难与其抗衡。而潮州人在东南亚,便减少了这种困难,只要有人才、有资本,并适合当地政府的条件,在事业的发展上,便可以尽其能,任其长、努力发挥,这是潮州人与四邑人,所处环境不同,而发展也各异。还有一点,在东南亚的天气炎热,生活简单,恰好适合潮州人的勤俭风气,一年到尾,於工作上免受气候的限制,都可以发挥潮州人的长处;反观北美各埠,除了洛杉矶、三藩市、温哥华等城市,气候较为温和,适合於潮州人发展外,他如温尼伯、多伦多、满地可、芝加哥、波斯顿、纽约等地,类多苦寒,潮州人的长处,到那儿便无法发挥,除非带有很多美钞到那儿投资,那就应作别论了。
既往四邑人在北美洲开创的小型餐馆,虽非大企业的投资,大家都捱得很辛苦,但美金的币值大,捱了几十年之後,如果不想捱下去,把那间小型的餐馆顶出去,便可以得到美金十多二十万元,换成港币或中国纸币,便颇有可观。在数十年前如果有百数十万元,已是天大的事。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广州的惠福东路一带如盐运西至大佛寺附近的惠新东街,惠新中街、惠新西街等较高级的住宅区以及香港的好多地方都是金山华侨的产业,他们把在金山赚来的钱,投资物业,经常可以收租,作为养老之用,是一个拥有产业的小富翁。以既往中国人的看法,实在是很正常的,而老华侨在外国捱了几十年,回家後以其所有积蓄,购置产业,安享晚年,这是天公地道的;谁还说这样不对呢?在清末民初,中国的许多人材,尤其是具有科技知识的新人物,好多是在美国受教育的,多数是四邑或香山的青年,他们对国家的经济与人才的贡献,实在是不容小视的。
图片:英属哥伦比亚省甘禄铁路华工营地
来源: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
笔者曾在温哥华地方承我潮杰出侨领林思齐先生贤伉俪,约往中国城的国际潮州酒家晚饭,因彼此谊属世交,大家可以作较深入的长谈。当我问及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是怎样时?林先生说: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歧视,照他的看法,已成过去,因为既往居於北美洲的中国人,类多知识水准较低,且多从事低级工作,语言又不通,多少总会被人歧视。但老一辈的华侨,已成过去,而目下的华侨,大别之,可以分成两种人,其一是在外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如律师、大学教授、医生、建筑师、电脑专家等,另一种是从香港或东南亚带来许多资金,从事投资的工商业家,所以,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可以说是完全改观了。他们的看法是这样:①中国人有钱,②中国人很守信用,③中国人读书很努力,④中国人对经营工商业亦有其一套,⑤中国人很捱得苦。正如数十年前的香港人,以为潮州人多从事劳力的工作,如开米舖,当苦力,文化水准较低,多少有点看潮州人不起,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经数十年的努力,目下香港的潮州同乡,不但於文化工商各业,都有辉煌的成就,可以与人争一日之短长,而新培养出来的潮州青年,有如雨後春笋,所以在目前谈起香港的潮州人来,大家都无不刮目相看,还赞扬潮州人最团结,这就是潮州人数十年来努力的结果;与北美洲的当地人,对以前的中国人与今日的中国人,同样有不同的看法。我那次赴美加旅行,离开旅游的队伍後,还在温哥华小女的家里,住了一个时期,觉得香港风已吹遍了整个北美洲。在温哥华的中国城或市中心区,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熟口熟面而衣着齐整的香港人。虽天气寒冷,但在公园里,却时时可以见到香港的太太团,在那儿玩太极拳,舞太极剑。在香港稍具规模的报社,在那儿还出有美洲版,计算起来,应有十家八家之多,所以在北美洲几个大城市,随处是可以买到中文报纸的。在温哥华的早晨,天天都可以听到电台用广东话播音,通常是播完国际新闻与本地消息後,还特别播出香港消息。所以在香港无论发生甚麽大小事情,在温哥华都可以了如指掌。还有,晚上一家人坐下,都可以欣赏到香港的电视剧。凡是香港出名的剧集,在那儿一样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北美洲的华侨,对於文化、艺术,可以说是紧随在香港的後面,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有一次,华侨为了庆祝元宵佳节,曾举行盛大会景巡游,其场面虽不如香港以前所举行的「香港节」那麽隆重,但亦有乐队,有舞狮,有舞蹈团,算很不错。而温哥华的市长,更会同许多华侨领袖,紧随在队伍的後面,缓步徐行。这一点,足以支持林思齐先生所说的「西方人对华人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的说法,实在是很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