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佳: 伸张正义,慈怀济世
在近三十多年来,加拿大华人社区发生过无数的维权慈善公益活动,当中绝大部分都和”王裕佳”这个名字紧密相连。现时为止,王裕佳医生投身人道主义工作32年,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就。他在加拿大三十余年的社会活动史,就是一般加拿大华人的奋斗和人道主义斗争史。
王裕佳是一名家庭医生,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于社区义务工作。王裕佳医生在加拿大三十余年的人道主义活动史,是一个关于正义,勇气,爱心的故事。
出生寒门 自幼立志
王裕佳1948年生于香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里一共6姐妹。父亲工人出生,一家人过着清贫克俭的生活。他还记得8岁那年,他患上了大肠热,这病在当时是一个可以致命的疾病。由于父母工作实在太忙而且也没能力付诊金,病得只剩下皮包骨的他在奶奶和外婆每天背着他到附近的免费诊所就医。在两老的悉心照顾下,他得以逐步康复。自此之后,王裕佳对老人家的尊敬便从此建立起来。同时,感同身受的他也对没能力求医的病人有着一份深深的同情。
家境贫困成为王裕佳升读的障碍,直到十五岁,他才升读中二。他发愤图强,加上家境开始有所改善,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皇仁书院。皇仁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官立中学,曾经 培养过多位当代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孙中山、廖仲恺、何鸿燊、霍英东、司徒华等等。皇仁书院被称为是香港各所大学医学院的预科班,当年班里有23人,其中20人会被香港大学的医科录取。就在所有人认为王裕佳会进入香港大学修读医学时,但为了追求当时移民加拿大的女朋友,王裕佳在当年19岁就作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放弃在香港读医,留学加拿大。
这段缠绵万里的姻缘使他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加拿大。当时加国教育体制僵化,国际留学生是没有机会入读医学院的,医学学位只对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开放。他当时只能在满地何的麦吉尔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大学时代寒窗苦读的日子还点滴在心头,一般学生一个学期修5门,而王裕佳为日后申请医科作准备,每个学期都修读常人难以想象的8门学科。
上世纪60年代未杜鲁多上台,移民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在新规定下在校的国际学生也可以申请移民加拿大。王裕佳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与移民面试时,以他对加拿大生活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征服了移民官。在成功拿到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后,王裕佳与他的女朋友终成眷属。完成了电子工程学位,王裕佳和太太便打算前往美国读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著名的爱因斯坦医学院,获取全额奖学金还其中包括了生活费用。
医科的学习终于完成,王裕佳便打算在美国大展拳脚,成为一名胸肺专科医生。但在美国医院见习期间,很多病人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拉美裔小童因为负担不起手术费而放弃治疗,年纪轻轻便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件事使他明白到美国的付费医疗体系和他本人的理念有所冲突,在和太太从长计议后,他们便一起回到了公费医疗的加拿大。而为了能在基层接触帮助更多的病人,他放弃了高薪厚禄的胸肺专科,选择了在多伦多市中心当一名家庭医生。
不平则鸣 风雨维权路
1977年,王裕佳正式在多伦多成为一名家庭医生,开办诊所在唐人街执业。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华人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他体会到华人受到很多误会,这些误会可能是文化上的,或者是某些价值取向上的。
他总觉得,悬壶济世固然能帮助很多人,但是却有更加多的人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需要帮助。
在多伦多刚刚开始行医时候,王裕佳接触了很多越南船民。从此开始了他的义工生涯。他帮助当时越南南部来的难民。按照当年的难民制度,如果私人赞助难民,政府也会出对等的份额,王裕佳组织社会各界到处游说,找人赞助难民,在赞助家庭和难民之间当翻译,帮助船民安家和找工作。王裕佳还在周六周日开放自己的诊所,6个月免费为船民提供医疗服务。1979年6月,由于难民在南中国海的死亡情形变得更加严重,王裕佳开始全职志愿工作,成立东南亚难民行动委员会,动员政府接受东南亚的难民。在1979年至1981年三年间,总共有十万越南船民以难民身份成功登陆加拿大。
正当王裕佳全身心投入帮助船民的时候,CTV的W5其中一期播出”校园大平卖”(Campus Giveaway)节目,内容和今天的Maclean杂志【too Asian】一文主题如出一辙并有过之而无不及,抨击公立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的学位都让亚裔学生所占。看过此节目后,王裕佳悲愤填膺,他带领加拿大华裔,与加拿大电视台(CTV)对抗6个月,指控节目”校园大平卖”歧视华人。由于种族歧视在当时的加拿大还普遍存在,王裕佳认为这次反W5的行动将会是一个传扬种族平等的最好切入点。从此便开始了他延绵几十年的反对种族歧视运动。
在卡尔加里、温哥华、埃德蒙顿、渥太华、蒙特利尔、温莎、滑铁卢、安省伦敦,王裕佳联合当地华人开始了声讨行动,组织了反W5委员会。最终,CTV被迫跟王裕佳谈判,解雇了”校园大平卖”的监制和资料搜集人,向所有加拿大人尤其是华裔加拿大社区道歉,并成立纪律委员会,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如今这件事情被视为加拿大少数民族对抗种族歧视的重要里程碑。委员会也成为了日后的平权会,继续为华人的权益而奔走呼号。
继声讨CTV后,平反人头税可以说是加拿大华人的”第二次政治觉醒”。平权会成立20余年来,一直为平反华人人头税而奔走,代表人头税的受害人要求加拿大政府道歉并赔偿。当年是广大华工备尝艰辛丶历经千难万险修建了横贯加拿大东西丶促进了加拿大统一的太平洋铁路。但是广大华人贡献不仅没有得到承认,相反还遭受种族歧视等屈辱待遇。王裕佳对此甚为痛心疾首。他深深感到,加拿大政府对人头税问题不正式道歉丶不赔偿,就难以实现社会正义的目标;加拿大政府和广大华人也就不能放下这一历史包袱。为追求社会正义的目标,平权会和广大华人社团共同努力,一起不断向加拿大政府提出要求,并利用机会向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
2006年6月22日,是整个北美华裔社群值得永远记住的历史性大日子。加联邦政府华裔”人头税”平反道歉仪式在渥太华隆重举行。加拿大华裔心中伤痛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头税”冤案,终于正式划上了句号。 王裕佳正是这次平反运动的重要一员。
除了帮助越南的船民,谴责歧视,谴责CTV对华人社区歧视和平反人头税外,王裕佳还为公益金(United Way)和医院服务,其它方面如为中国水灾救济筹款、救济旱灾、印度的地震,北朝鲜、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饥荒,还不提颐康中心,骨髓基金会和其它一些项目的工作。他回想起当年为北朝鲜饥荒振灾的事情,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在加拿大韩裔中占绝大部分的南韩裔加拿大人反对,后来他的努力终于精诚所至,说服并感动了南韩裔加拿大人,这一义举使他在韩裔社区中获得了荣誉表彰。
大爱无疆 颐康享誉北美
颐康中心在多伦多人所共知,是全北美规模最大的华裔老人服务中心,以优质的服务历年被评为北美最佳老人中心。步入颐康,空间宽阔,工作人员礼貌热情,让人马上会感受到一种舒适温暖宾至如归的感觉。由王裕佳医生创办的颐康中心被政府称赞为安省长期护理中心的楷模。而中心所奉行的为少数族裔老年人提供恰当的文化和语言服务的人文护理模式,受到加国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同类机构所认可和借鉴。
众所周知,王裕佳医生是颐康中心的创办人。早于约二十年前,他行医期间目睹不少需要特别照顾的长者,在加国社会因言语不通及文化的差异等原因,致活得并不快乐。王裕佳回想起当年在市中心医院工作时常会看见一些无所依靠的老人:他们没有子女的照顾,又没有钱住进有专人照顾的老人院,有的在公寓里死了好久才被发现,还有人发了疯,甚至还有的人自己提早结束了生命。
这些老人们在无可奈何之际,有时也不得不住进老人院。可是西方人办的老人院讲的是英语,吃西餐,喝冰水。由于和医生护士无法沟通,华裔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之低也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颐康中心缘起于1987年王裕佳和三十多位志同道合的加国华裔创办的大多市华人护理安老院。王裕佳在完全没有经费和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一切从零开始。凭着理想与信念,举办了数以百计的研讨会,又想方设法举办不同方式的筹款活动。他们还参观了许多老人院,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又经过7年的奔走和努力,他们终于说服了安省政府。鉴于各族裔的老年人需要获得文化与语言上的合理照顾,安省政府批准建立华人护理院,并拨款两千万元给颐康建设老人屋。
1994年,王裕佳培育的这颗爱心种子终于生根发芽了。颐康中心终于在华人聚集的士嘉堡落成。王裕佳与无数的华裔同仁们多年的心愿与努力终于实现了。由于极佳的口碑和社区的极大需要,颐康加建并扩展其日托中心,筹款800万元,在原有的9O张病床的大楼上加盖两层楼,扩展到155张病床。然而杯水车薪,仍然无法满足众多的要求,等候入住颐康的老人超过千名!王裕佳为了坚持老有所依的理想,向政府申请兴建三所新护理院,并喜获批准。?从2004年开始,颐康的三家新中心陆续落成了。位于万锦市的护理院能提供200张长期病床,在一个星期内为全部住客办妥入院手续;密西沙加中心也已入住老人,也有200张病床供给以华裔为主的老年人。士嘉堡芬治颐康新院共有250张病床,并附设癌症与善终护理、血液透析中心。
加拿大出生率低,而且二战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现在正步入老年,加拿大政府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庞大的银发族想方设法,”颐康模式”成了计划中的一部分。
大爱无疆,王裕佳和他创办的颐康,本着世界大同的无私精神众志成城,正在实现一种”糅合多元文化,服务各族长者”的文化理念。有人因为史维会而批评他对日本有偏见,他在颐康用实际行动回击了这些流言蜚语。他创办的颐康中心还建了日本翼(Japanese wing),服务日本的长者。颐康不仅为华人社区服务,在王裕佳带领下,他们的视野超越了社区,超越了自己的肤色和种族。颐康中心现在提供给南亚人、葡萄牙人、菲律宾人、日本人和其他的团体和华裔一样的优质服务。
以电影诠释真相 用史实教育后人
早在麦吉尔大学读书期间,王裕佳参加过两次示威游行,都是为钓鱼台而战。1996年,是保钓行动的高峰,钓鱼台事件成为当时热门话题,王裕佳曾组织人员前往渥太华的日本使馆示威。示威之后,他发生了转变。王裕佳意识到,”钓鱼台只是为领土而战,我不知道哪一方是对的,而这样的问题应该由政府解决,不是民众的问题,而民众的责任应该是让更多人了解二战期间的历史真相。”二战期间亚洲发生的历史在西方鲜为人知,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暴行很少有人知道。并且,日本至今不承认战争罪行,还试图篡改历史。王裕佳的努力开始转向为二战期间受害人寻求公正,让西方人知道这段历史。他决定把加拿大保钓委员会转化为加拿大多伦多亚洲二战史实维护会,他亦顺理成章成为多伦多史维会的共同主席。
王裕佳反对极端民族主义,他认为民族主义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变得相当危险。他认为”人类是一个大家庭”这样的观念才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而我们应该从一个更为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把人们分为不同的国家、种族、宗教信仰等等。有太多的战争和人类悲剧就是在民族主义的名义下上演的。转变方向的同时,王裕佳也从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转变成一个具有人道主义胸怀的全球公民,追求公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管他是什么族裔,保护真相,让人们从历史中学习,让可怕的历史不再发生。王裕佳不把这些话题当做国家的话题,而是全球的话题、世界公民的话题、和平的话题。从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中想唤起北美的人们对中国人民的尊敬,让人们能够更加和谐,而不是相互仇恨。
2002年之前,加拿大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世界历史只讲到欧洲部分,比如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2003年,温哥华史维会跟卑诗省教育厅合作将二战亚洲历史编进高中世界历史第11级和12级课程,但第11级跟12级是选修,不是必修课程。从2004年开始,加拿大史维会每年资助并安排约25位加拿大非华裔教师到中国实地考察两个星期。2005年,多伦多史维会得到安大略省教育厅的认可,在史维会和部分教育界人士的努力下。成功地将亚洲二战史实编进了必修的第10级课程。就这样,安大略省成为西方第一个将亚洲二战史实编入中学历史必修课程的地方。
史维会并不只顾着督促政府立法。史维会还带领多名中学历史教师到中国考察,去上海、南京、北京等地访问二战的幸存者以及战争遗址,项目包括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地道战等。除了会见历史学者外,学习团还要到上海访问慰安所遗址,到南京研究南京大屠杀及访问幸存者,到北京研究强迫劳工制度,去年还到哈尔滨参观日本731生化部队总部所在地。
1997年,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着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经出版便震惊全世界,这是第一本完整呈现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英文着作。此书引发了西方国家对这段黑暗历史的认识和关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该书历经数月不衰。王裕佳在接触过张纯如之后便被她追求真理的执着所打动。王裕佳认为:现在有很多关于二战时期犹太人的影片,但他希望南京大屠杀也能被大家所了解,所以选择了电影这样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向全世界人民传遍这个历史真相。
2007年11月12日,由王裕佳担当制片人的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多伦多全球首映。影片通过真实展现张纯如在探索历史黑暗旅程的全部过程和内心感受,结合大量珍贵史料与幸存者口述,揭开了一幕幕历史真相,重现了那场惨绝人寰的暴行。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张纯如个人记录的真实故事,更是一段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无论是这个故事,还是这段历史, 都是今天的我们和明天的一代应该了解和记住的。
到现在,西方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基本上源于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和这部影片。作为史维会创始人,王裕佳的执着和独特见解使这一史实深入西方社会,造成了永不磨灭的巨大影响。
久有凌云志 欲效孙中山
王裕佳医生和孙中山先生同为皇仁书院校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他所倡导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平等,这种平等是一种超越肤色、民族、国际、宗教的全人类的平等。在国父思想的引导下,王裕佳相信他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
不做官,要做事。王裕佳一生虽然最崇拜的就是中山先生。国父的言行对他有着深刻的启示。孙中山从一个伟大政治家的高度去影响社会,但此时此刻的王裕佳坦言还没有从政的打算。他相信在现在这个和平时代里面,特别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更加需要一些在基层工作的人士奔走呼号,为弱势社群和苍生百姓某福祉,为曾经被遗忘的历史作真实注解的人。而此时此地的王裕佳,正是在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上为社区服务,这或许比参政更能服务好有需要的人。
孙中山反复告诫国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也一直为王裕佳所铭记。在今后数年,家庭医生的本职工作之外,颐康中心将会进一步扩张,而史维会的工作将会越来越繁重。
王裕佳在此还特意提到最近发生的Maclean杂志【too Asian】问题。他认为是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极端种族主义的抬头。他希望我们全体加拿大国民应该以史为鉴,站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看待问题。而Maclean杂志应该无条件向全体加拿大华人公开道歉。
不低头的灵魂 慈怀济世的心
三十多年来,王裕佳医生为理想从不言休,峥峥风骨,深受社会各界尊敬。他对华人社区贡献之巨已非笔墨可以形容。我们华人社区在加拿大有今天的地位,和他的艰苦卓绝的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
王裕佳医生称,加拿大华人虽已融入到加拿大多元文化里了,但华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我们有要有一个世界大同的精神。正确认识二战历史,不仅是日本的责任,也是全人类的责任。我们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所以,史维会愿意与广大华人一道共同承担起这个责任,共同树立国际正义的形象。直到今天,史维会虽然成绩显着,但前路还是任重道远。这是一个艰巨的事业,只靠现在位数不多的人还不够,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
在几个小时的采访里,王裕佳医生的思路清晰,话语坚定有力,充满真情实感;话语之间,他的宽容和温厚也使人印象深刻。在他感情真挚的叙述中,笔者亦数次为之动容。王裕佳不仅对颐康和史维会的人,他对许多与其接触的人都充满了大爱之情。笔者虽然与其不过一面之交,但也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公义之心,和他为人的细心和诚意。
不低头的灵魂就是他的武器,慈怀济世就是他的理想。王裕佳医生是我们加拿大华人的良心,有如暮鼓晨钟,对不公平和非正义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对之当头棒喝;他一个真正顶天立地人,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倡导公平的独特氛围下,站上了没有人可以否认的历史舞台。
王裕佳医生平生社会活动简历:
o 1977年,成为一名职业家庭医生。
o 1979年成立”反W5委员会”抗议”校园大贱卖”的种族歧视,行动结束后改称全加华人协进会,
后称全加华人平权协进会(简称平权会)。
o 1986年,他被多伦多星报誉为年度人物;同年,又获颁多伦多市之最高荣誉奖。
o 1987年筹建大多市华人护理安老院(颐康中心前身)。
o 1990年的国家公民周,他的卓越贡献更使他被列于首都渥汰华选出的25位受表扬之加国公民
或机构之名单之中;同年,创立小丽莎骨髓基金会。
o 1991及1992年连续两年获Toronto Life 杂志选为最有影向力的50位多伦多人士之一,
更被杂志形容为华裔与非华裔之间的关键人物。
o 1993年获得了加拿大最高荣誉奖”加拿大勋章″(Order of Canada)。
o 1994年,颐康中心正式落成。
o 2005 年获得红十字会人道力量奖。
o 2006年成为获士嘉堡星光大道奖唯一华裔。同年,平权会的努力使加拿大总理哈珀于国会
就当年”人头税”正式道歉,公布平反法案。
o 2007年王裕佳监制的纪录片《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上映,轰动全球。
同年,史维会请求加拿大国会支持通过291号动议–促日本政府正式向”慰安妇”做出道歉及赔偿。
o 2008年小丽莎骨髓基金会为拯救谭家宜发起华人捐骨髓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