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忠「一字千金」书法讲座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书法家陈汉忠应邀已于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二时至三时三十分,假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二楼,加拿大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展场,举办「一字千金」书法讲座。百余书法爱好者共聚一堂,踊跃参加,广获好评。
陈汉忠的「一字千金」书法讲座,讲述现在「一字」已经成为事实,甚至不仅「千金」了。国际艺术拍卖市场,黄庭坚的《砥柱铭》成交价4.368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拍卖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他强调不是鼓励大家向「钱」看,他在讲座中列举历代大书法家,剖析「一字千金」价值连城的书法作品,创作的心络历程。例举卫夫人怎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书法家?米芾「刷」的字,是怎么「刷」出来的?怀素的「自叙帖」从那里得来的?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又学到了什么?陈汉忠在「一字千金」书法讲座中,有趣生动的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陈汉忠也将以他数十年书法耕耘的宝贵经验,现身说法,讲述写好书法的秘诀,并现场挥毫示范,详细讲解,为爱好书法的人,指引出一条最明确,最快速的捷径,如同修了一堂书法学。
一字千金书法讲座 陈汉忠
(壹)前言
今天,我不是以「一字千金」来赞美书法,或者标榜书法家。我也不是鼓励大家向「钱」,而是谈谈,怎么样跟着古人的足迹,迈向「一字千金」的目标,写出「一字千金」的字。书法家的「一字千金」,绝不是凭空得来的。既使写不出「一字千金」,也绝不可以变成「笔重千斤」。
(贰)「一字千金」的由来
大唐贞观十九年,玄装和尚西方取佛经回到长安后,唐太宗深受唐三藏对佛的虔诚和精神所感动,将亲自作的序,太子李治的简述和唐僧的谢表集成为「三藏圣教序」。因为唐太宗特别喜好王羲之的字,命令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和尚收集王羲之的真迹字体,刻成「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弘扬大唐佛教文化。
怀仁和尚依照三藏圣教序的内容,很快就将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收集到了。 但是,有三个字怎么也找不到,只好由朝廷告示天下,每一字奖赏一千金,终于达成任务,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叁)千金难买「砥柱铭」
现在,书法在国际艺术拍卖市场,已经不仅「一字千金」了。
鲁迅讽刺北洋军伐假信佛,写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经,立地杀人」十六个字。拍卖304.75万人民币元,平均每一个字20万元。弘一法师的一幅《楷书佛三身赞》五条屏书法以120万元起拍,最终759万元人民币成交,溢价500%以上,刷新了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黄庭坚的《砥柱铭》2010年以8000万元起拍,最后成交价4.368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拍卖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砥柱铭》是”宋四家”之一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现存散落民问最长的大字行楷手书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砥柱铭》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徵写的《砥柱铭》,近600字,画心达8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
《砥柱铭》有八大疑点:书法风格之疑、错字之疑、题跋之疑、文献之疑、
印章之疑、鉴定方式之疑、友邻馆之疑、未见烬后痕迹之疑。
书法风格之疑
(一) 《砥柱铭》手卷”捺”笔出锋犀利、杀笔往内回护形成”燕尾”的笔法;竖弯钩在弯笔末端停笔,然后旋颖90度以上,另笔 趯锋而出形成一锐利三角的笔法;上下左右点画之间过多而夸张的游丝映带的笔法等,都是所有传世黄庭坚书迹所未见。
(二) 此手卷点画稚嫩,线条偏锋为主,扁薄峭利,锋芒毕露,缺乏含蓄凝重之致,且点画单一,缺乏变化,不耐品味;结体一味纵任,虚张声势,气势吓人,实则内蕴不足,缺乏黄书应有之书卷味。
(三) 手卷墨色偏淡,与黄庭坚其它作品皆使用浓墨的习惯不符,也有违宋人喜用浓墨之风尚。
错字之疑
手卷”礼”、”祝”二字之”示”部写成”衣”部(多了一点)。黄庭坚传世书迹,没有一例是这样写法。此卷重复出现两次”笔误”。
题跋之疑
此幅《砥柱铭》一直流传在民间,没有进入皇家收藏。在卷后却有众多藏家的题跋26则,清晰地记录着此卷的流传轨迹。”宋王荣老尝官于观州龙观渡”,此处言”宋”而不言”皇宋”或”大宋”,可能是元代以后所题。
(肆)润笔故事知多少
”润笔”的出处:郑译帮助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因贪污枉法被贬。后来,杨坚下诏恢复他的爵位和官职。起草诏书时,高熲对郑译开玩笑说:”笔干了” ,意思就是笔干了要润一润。郑译笑道:”我拄着拐杖回来,没有一个钱,用什么给你润笔?”后来,润笔就成为「稿费」的代名词,这就是”润笔”的出处。
”润笔” 后来使用范围较广,凡是以正当方法得到的钱都称为”润笔” ,宋朝称为“惠香”,明朝称为“利市”。
其实,东晋王羲之题扇, 帮助老妇人的故事,书法在已经很值钱了。虽然老妇人卖的是扇,事实上是卖王羲之的书法。
唐朝欧阳询的字,也很值钱。欧阳询过世以后,欧阳通经常奉母命,拿欧阳询的字去卖,一是可以贴补家用,二是让欧阳通知道字是可以换钱的,要他努力练字,后来欧阳通终于成为大书法家,被称为「大小欧阳」。
唐朝柳公权的字,也是很值钱,当时,外邦来朝贡时,一定另备有购买柳公权书法的黄金。
唐朝李北海一改篆、隶,以行书写碑,名人更是争相购买,请他撰文写碑的数百篇,得到的润笔竟达数万两黄金之多。他卖书法的收入,更是名列历代第一。
历史上,第一个挂牌卖字的人是清初戴易,他将卖字的价钱标明在门上,一幅只收一钱。
后来,清代的郑板桥更将他的书画,依照字的篇幅大小标出价格,挂在客厅,并注明”送现银大家心中喜乐,书画更好”。 还作了一首诗表明卖画的态度:「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自从上世纪,禁止书画买卖,书法家也羞于谈钱,更少有人会公开标价卖字,以后,要字就付送润笔了。
一直到清末民初,丰子恺曾在当时的《太白》半月刊上登出《子恺漫画润例》,言明不二价,不讨价还价。齐白石也在他家的客厅,挂着他的书画稿费收费标准。言明给多少钱,画多少画。有一次,有人只带够买一只半虾的钱。但希望齐白石能够画两只虾。当他来拿画时,齐白石画了一只正在水边嬉戏的虾,另外只画一只在水面上露出上半身的虾,下半身被层层水波遮住了。
以上的故事,好像书法家都很爱钱。事实上,要成为像郑板桥、李北海、齐白石一个真正的书画家,也不容易。不要小看在纸上写几个字,并不是那么简单。估算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的成本,真是非常昂贵的。他要从从小就要用功练习,要得到高人指点,起码要30年以上,才能幸运地脱颖而出,成名的机率不到万分之一。算算他们数十年来,拜师学艺、临池练习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笔墨、纸张、金钱,难以计算。书法家沈尹默练习书法时,一天要写完一刀100张的宣纸!难怪沈鹏在《咏书》诗中说:”废纸三千犹恨少”。
(伍)点石成金谈书法
(一)谈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
有一次,徽宗问米芾对宋朝书家看法,芾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徽宗再问:「卿书如何?」芾说:「臣书刷字」。可说答得很巧妙。
米芾批评其他书法家所说的:蔡京不得笔(即是蔡京不知用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即是蔡卞知用笔,而缺乏逸神韵味)、蔡襄勒字(即是蔡襄用笔太拘束)、沈辽排字(即是沈辽用笔太整齐)、黄庭坚描字(即是黄庭坚用笔呆板)、苏轼画字(即是苏轼用笔像画画太随意)。正说出了每一位书法家书法的特色,个人的感情、格性、思想。所以是书法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写字,这就是书法和写字不同的证明。
米芾说自己的字是“刷字”,看似自我谦虚,实际上他答得很巧妙。正说出了自己书法的独有特色。
「刷」必须有速度,有力道,有技巧,正符合书法用笔和章法的最高原则,米芾的书法也真的是「刷」出来的。他曾说:「一般书法家只有一面出锋,惟独我能八面出锋。」当时的人,无论转笔、折笔、行笔始终以笔锋的一面接触纸面。惟有米芾能够依着笔势,不断地用不同的笔锋接触纸面,八个方向出锋,使得书体姿态万千,称为「八面出锋」,形成米芾书法艺术的特点。
(二) 谈书法与写字
『写』只是一个动作,『字』是『文字』,『写字』只是用笔写字,没有写字的人和字之间没有感情。
『书法』 ,日本人叫『书道』,韩国人叫『书艺』、中国人叫『书法』。 『书法』 顾名思义,”书”是书写,也是文字的意思,”法” 就是方法。书法绝不是单单汉字的组合,除了结构、运笔、章法、气韵、章法等,还包含着书法家个人的感情、修养、格性、思想所表达出来的艺术作品。如果,只是用笔写字,没有自己的感情和思维,既使字写得很工整,很规矩,很漂亮,也只能叫做写字,不能叫做书法。
(三)谈临摹碑帖
(1)为何要临摹碑帖?
临摹学习书法最重要的阶段,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从反覆的在临摹中学习,临摹可以节度手势,取古人翰墨。
不临摹碑帖有两种弊病,一是信笔而舞,草率不成章法。二是「我写我心」,只写自己的心中的「自来帖」,无法就是没有章法。
临与摹也各有优劣:
临书多失古人字形的位置,多得古人笔意,容易进步。
摹书多得古人字形的位置,多失古人笔意,容易忘记。
无论是临或是摹,临摹碑帖确如一粒灵丹,是点石成金的技巧。也是学习书法不二法门。
(2)如何临摹碑帖?
古人临摹碑帖的方法:碑帖放置在桌案上,或者悬挂在位座的右方,朝夕仔细观看,思考他的用笔,然后临摹。
王羲之临摹碑帖的方法:一遍求端正。二遍得形势。三遍似原帖。四遍讲笔法。五遍去生涩。如还生涩,继续一遍又一遍,到能够灵活运笔。
何绍基临摹多至百本临写《张迁碑》《礼器碑》等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
(3)应临摹谁的帖?临摹多少帖?
米芾学习书法的经历,可以解释这些问题。
米芾自己说:「我初学颜,七、八年,后来看见柳公权的字,很羡慕他的紧密结构,于是就改学柳公权的金刚经;写久了,知道柳公权的字是从欧阳询学来的,于是改学欧阳询;写久了,觉得欧阳询的像印板字、像排列整齐的算盘,羡慕褚遂良于是又改学褚遂良的字,学得最久;后来接受苏东坡的建议,于是,我就同时也学习晋朝二王的法帖和魏碑。还有篆书的石鼓文,又体悟竹简、钟鼎文和金文奥妙古典。
米芾遍习晋朝二王、魏碑,唐朝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沈传师、段季展、柳公权诸家,致力于传统书法,功夫最深,他称自己的书 法为「集古字」。米芾转益多师,终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突破,形成了自己的法度与风格的历程。
至于临摹谁的帖不是问题,只要名碑名帖都可以临摹,唯独人品低下的书法不能临摹。南宋朱熹少年时,曾经学过曹孟德的书法,当他知道曹孟德是人品后,立刻转学钟繇的楷书及颜真卿的行草。后 来,他不但成为一代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书法还被誉为有「汉魏风骨」。
(4) 学书的秘诀
书法必需有筋、骨、血、肉。
筋:笔锋。骨:笔毫。血:水。肉:墨。
(A)结体:结体是书法的外表,属于硬体工程,像建筑大楼一样,横竖是梁柱,撇捺是墙壁,点剔钩折是装饰美化。
(B)运笔:运笔是书法的内在功夫,属于软体工程。内在功夫需经千锤百链,绝无幸致亦无捷径。
( a)笔锋:笔锋如宝剑出鞘,光芒四射的剑锋,庄严雄伟,活跃生动。中锋用笔,如「锥划沙」,笔画的力量始终在线的中心。法线条才有力度,才有有质量。
(b) 笔性:笔性因人而异,来自三分天才,七分临摹碑帖的功夫,是书法艺术优劣的关键。
(c) 笔致:藏在笔画中的为笔意,由笔锋流露出来的为笔致。笔致要不浮躁、不浅薄、有分量、有厚度,才能产生出来的美妙书法。
(C) 章法:章法是装饰,是面目,是形态。『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就是楷书要规矩端正,如同一个人昂首挺胸,端正肃立。行书要简便快捷,像一个人在行走。草书要行笔如飞,就如同一个人在奔跑。
(陆)跟着古人足迹迈进
(一)张旭的「工学」和「领悟」
颜真卿曾拜在张旭门下,希望得到这位名师的指点,很快学到书法的窍门。但是,过了几个月,张旭却没有告诉他半点书法秘诀,只要颜真卿临摹一些名家字帖。有时候,也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看戏,回家后,还是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的挥毫。有一天,颜真卿耐不住了,向老师提出要求。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第一要“工学”,就是勤学苦练;第二要“领悟”,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除此,没有别的诀窍。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颜真卿明白了为学之道以后,更努力的临摹练字。
有一次,颜真卿看见水从裂开的墙壁中,很自然往下流,留下一道道的纹迹,领悟到运笔神韵!他发现了「屋漏痕」笔法,对笔法有很大的贡献。
「屋漏痕」与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都是书法用笔方法。古人认为以这种用笔方法写出来的线条,才是最纯正、最完美、最品味的线条。
(二)古人学书 永不放弃
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事,必须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一曝十寒是不可能学好书法的。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她的祖父、叔父都是有名的书法家。有一次,卫夫人要求叔父教她书法,因为,当时社会重男轻女,叔父没有答应。每次叔父写字的时候,她只能站在一旁仔细的看,然后再躲进房间里偷偷地练习。后来,叔父发现她很有决心,才答应教她学习书法。卫夫人在叔父的指导下,更加刻苦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为我国第一位女书法家。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释智永,出家做了和尚,发誓写不好书法,绝不下楼。于是,他就在吴兴的永欣寺闭关三十年,终于熟练了王羲之的书法真传。
怀素以芭蕉叶代纸,以手指代笔,写完上万棵芭蕉叶。也把家里所有的碗盘、漆器拿来练字。
欧阳询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在碑旁看了三天三夜,直到把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才离去。
蔡邕在嵩山的一个石室内获得一卷先秦字体的字,他就住在山洞,反复临写了三年。后来,他用这种笔法写了五经,并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前,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这就是有名的「熹平石经」。
这些都是古人刻苦勤勉学习书法成功的故事,证明学习书法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论语说:「士不可不宏毅,任重而道远。」学习书法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三)师法古人,不师今人
为什么学习书法必须取法古人,不可以师法今人?学习古人追溯本源,才能汲取到最高水准、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书法。所谓『篆在秦,隶在西汉,草在东汉,行在晋,楷在唐』,就是『篆学秦,隶学西汉,草学东汉,碑学北魏,行学晋,楷学唐』。其他朝代如元有赵孟頫的楷书,宋代米芾、黄庭坚、明代王铎的行草都是一定水平。他们的书法也是取法于古人,溯本寻源而来的。至于,今人的书法更不及元宋明清,只可作为辅助,取其所长,实不可取为师法。
(四) 勤研书法理论
古人学习书法无不博览群书,勤研理论。王羲之从小就喜欢书法,十岁的时候,他经常看到他父亲很神秘的看一本书,看过了就藏在枕头下面,很好奇。有一天,趁他父亲不在家,偷偷从枕头下面拿出那本神秘的书,原来是一本名为「书论」的书法理论书,如获至宝,从那一天起,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他就偷偷拿出来读。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发现这小朋友的字进步神速,问他:「你是不是偷看了我的「书论」?他对父亲说:「现在不让我看,十年后再看就太晚了」,他的父亲认为很有道理,就让他看「书论」,此后,王羲之的书法得到「书论」的启发,突飞猛进。
三国时代的书法家钟繇,好友韦诞有一本蔡邕的书法理论书,便恳求借给他一读,韦诞视为珍贵秘本,不肯答应,钟繇焦急捶胸,因而呕血晕厥,魏太祖用五灵丹救活。 韦诞过世之后,钟繇派人去挖掘坟墓,取得这一本书法理论书。钟繇当时已是有名的大书法家,对书法理论的书,还那么重视。钟繇的故事,虽然只是民间传说,却足于证明书法理论对书法家的重要。
(柒) 结论
书法是集纯熟的书写技巧,丰富的文学基础、崇高的品德修养的综合艺术。历史上的大书法家无不在熟练书法用笔技巧以外,还饱读诗书,修身养性。所以,当我们在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时,总觉得韵味无穷,有浓浓的士气、书卷气、金石气。如果我们能多看、多读、多写、多思考,必能提升书品的创作境界,达到人品进德修业的功效,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不断努力,终必有百炼成钢,一字千金的时候。
最后我以一首诗与各位电视机前的朋友共勉:
废纸三千犹恨少, 学书今日不嫌迟;
人生七十才开始, 再创兰亭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