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学一学“猴子的经济学”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最近,两位朋友分别讲述了带孩子看感冒的经历,花费一样,感受却不同。

一位朋友带着孩子到北京某医院看感冒,花了170元。其中,挂号费是5元,但开的药却是进口抗生素,一盒165元。为此,他心里很不爽,认为孩子不应该滥用高级抗生素,怀疑医生开的是回扣药。

另一位朋友带孩子到台湾旅游时,孩子重感冒,到医院看了一次,花费恰好也折合170多元人民币。其中,医生诊疗费约160元,药费只有10元。这位朋友感觉很好,因为孩子没有成为抗生素滥用的牺牲品。

同是看感冒,花费也相同,为何两人的感受“冰火两重天”?因为两张清单的费用构成不同。第一份清单,物的价值超过人的价值,医生的劳动价值很低廉,所以必须靠多开药来弥补收入不足;第二份账单,人的价值超过物的价值,医生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所以能够合理用药。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则寓言: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每天早晚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改为七颗:“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猴子们听了很生气,强烈反对主人的做法。经过讨价还价,猴子们接受了朝四暮三的方案。

按理说,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结果都是一样,但猴子的态度为何迥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虽然总量不变,但分配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果采用“朝三暮四”的方式,就等于把潜在的不确定因素留在后面,极有可能要付出更多代价才能获得本已属于自己的栗子。这就是“猴子的经济学”。

其实,医疗定价亦同此理。长期以来,我国的诊疗费、手术费严重偏低,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手术刀不如剃头刀”、“挂号费不如停车费”。这就意味着,哪怕是一台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如果医生只有高超的技术,而不使用药品和耗材,也难免会亏本。在这种畸形的价格体制下,医生必须通过多消耗来获得收益,从而导致过度医疗屡禁不止。而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医生的收入主要取决于疾病复杂程度和消耗的劳动时间,而与使用了多少药品、耗材无关。一个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必须能够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只有承认医生的劳动技术价值,才能调动医生合理诊疗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在医疗总费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如果再提高医生的劳动技术价值,看病岂不是更贵?其实,医疗费用之所以居高不下,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劳动技术价值太低。很多公立医院为了补偿医生的劳动技术价值,往往默认甚至纵容医生拿“灰色收入”。因此,提升医生的劳动技术价值,就是要变“暗补”为“明补”,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从而削减过度医疗的“原动力”,最终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

当然,在提升劳动技术价值之后,政府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一旦发现医生有腐败行为,坚决列入“黑名单”,甚至终生吊销执业资格。这样一来,即便医疗总费用保持不变,至少患者不会再受滥用药物的危害。付出的经济成本一样,换来的结果却是医患双赢。

在调动医生积极性方面,何妨学一学猴子的“朝四暮三”?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