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旧上海万国储蓄会的成立与衰亡
曾经的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自上海开埠以来,曾有大批外国人涌入上海,在这里开办商业、企业、房地产业等。这些冒险家们还有一个绝招,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主动拿出钱财交由他们保管,这就是——办储蓄会。
储蓄会与银行不同,是尽量吸收储户的存款,却从不将存款贷放出去,而另作他用,赚取巨额资财。旧上海曾有过好几个储蓄会,其中牌子最老、寿命最长的首推1912年成立的万国储蓄会。
19世纪末,外国人大量涌入中国。20世纪初,法国人巴登来到上海后,结识了一个名叫唐伯超的中国人,两人十分投缘。于是在一起谋划出办储蓄会的点子。二人主意已定,就由巴登出面筹集资金,唐伯超组织、拉拢人员。巴登先找到法商龙东洋行经理希戈,希戈觉得存在商机,愿意提供开办费,另一个法国人法纳闻讯也参与进来,四人合伙策划。就这样,于1912年9月1日,万国储蓄会正式挂牌出台了。
宣传万国储蓄会的一本老书
— 广告 —
— 大洋海产 加拿大的急冻海鲜先锋 —
为了吸引广大民众参加储蓄会,巴登等人想出各种促销方法。储蓄会成立前后,他们在各类报纸上大登宣传广告。储蓄会开办不久,他们就邀请上海的名人做监察人,这使许多储户对万国储蓄会的声誉更加深信无疑。万国储蓄会最大的吸引力,是每月有巨额的奖金,其次是期满后可以领回一笔整数的本利存款,此做法在当时有很大的诱惑性,因此参加者踊跃。
为了扩大影响,多拉储户,万国储蓄会还聘请了一批推销员进行广泛宣传。该会从1912年9月开办到1934年6月,账面存款已达6500万元之多。当时中国共有160家银行,存款总数不过3亿元,而万国储蓄会就占了五分之一。
万国储蓄会掌握了6500万元的巨款,专门留出一部分钱设置了一个“偿还准备金”的项目,这笔巨款由董事会支配。经过一番运作,巴登、希戈、法纳等一批冒险家逐步成为了上海的金融巨头。同时他们利用手中的存款在黄金外汇市场上获取厚利,还开办了多个房地产公司,购买大量土地,建造高楼大厦。
上海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
— 广告 —
— 周彦 多伦多地产经纪 一手楼花,专业买卖,多年经验, 欢迎委托 —
很快,在1935年2月,万国储蓄会有奖储蓄的经营模式被识破举报,要求退会之声瞬间风起云涌,形成了一股浪潮。万国储蓄会在各地的分会及分理处拒绝储户退会,但见储户声势日渐壮大,万国储蓄会又不得不有所收敛,于1935年7月1日起将除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外的各地机构一律撤销。
两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成为孤岛,通用货币变化很大,已经无人再来储存。拖延至1941年,万国储蓄会关门,寿命长达30年。
文/ 刘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