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欣 当东方遇到西方:用音乐铺设新丝路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旅居加国的著名古典琵琶演奏家赵文欣女士,像所有海外华人艺术家一样,默默耕耘在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同时与众不同的是,赵文欣女士更多的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民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和融合,她用琵琶架起了中西方音乐新的“丝绸之路”,也开拓出海外移民不一样的音乐人生。

从北京走向世界,她用音乐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赵文欣女士告诉记者,也许是受到古都北京浓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和影响,她七岁就开始拜师学琴。和其他同龄孩子不同,赵女士这一学就从业余走向专业,9岁考入中国少年艺术团民乐团开始了舞台表演,17岁参加北京青少年民乐比赛即获得一等奖,然后是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界的最高学府——中国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赵女士师从著名琵琶演奏大师王范地教授,使她的音乐水平得到质的飞跃,音乐造诣更加成熟,日臻完善,开始在中国民乐界崭露头角。

 

Pages from a(1)_img_5.jpg

 

Pages from a(1)_img_4.jpg

  然而,1989年,赵文欣女士拿着一纸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学士证书却选择了出国留学。赵女士选择出国留学发展,除了因为那时代正是中国留学的热潮,还有一个潜意识里的动机一直鼓动着她,就是她相信音乐是无国界的,中国传统的民乐琵琶一定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同。

从1993年获得伦敦大学音乐教育证书到1997年移民加拿大之间,赵文欣女士以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音乐人“身份”在英国的音乐界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受聘于英国一间著名的音乐中心——musicworks,主持中国音乐的教学,活跃于英国的音乐舞台上。

1997年,赵女士再次做出了选择,就是来到大洋彼岸的加拿大继续追寻自己的音乐理想。

由于之前有着在英国留学和工作的经历,赵女士坦言刚登陆的那两年,虽然比普通移民要顺利些,没有了语言上障碍,但生活依然很艰苦。为了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琵琶演奏事业,赵女士没有选择放弃或者妥协,即使牺牲了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她依然坚持了下来。

回忆起那段“不安定”的时光,赵女士说,自己年轻时候出国留学后来在英国打工,再后来定居加拿大,这么多年坚持了下来,当中自然受到过很多苦和挫折,但不管生活多么的艰难,只要有心爱的琵琶相伴,我的内心就是永远快乐的。

是啊,正是因为有她始终热爱的琵琶相伴,正是因为有她始终不弃的音乐梦想相随,赵女士的海外移民之路越走越宽阔。

当东方遇到西方,她用琵琶架起中西方音乐交流的桥梁

移民加国后,赵女士积极参加主流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音乐会和演奏会。同时受到中国音乐浸染和西方音乐教育,使得赵女士在促进中西方音乐交流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2年,赵文欣应世界最著名的巴洛克音乐团之一加拿大古典巴洛克乐团邀请,参与了一场名为“太阳的轮回”

(the circle of the sun)的巡回音乐会演出。赵文欣以中国古典乐器琵琶,连同使用印度民间乐器saramgi(一种类似马头琴的拉弦乐器)的南亚裔音乐家Rruna Naraya,以及加拿大巴洛克乐团音乐总监兼小提琴手Jeanne Lamon、来自加拿大北极的因纽特(Inuit)原音歌唱组Throat Singing Asquarnni在音乐会上以各自音乐方式分别演绎“春”、“夏”、

“秋”、“冬”四季更替。在音乐会尾声,则由这四位音乐家和加拿大巴洛克室内乐团共同演奏根据十八世纪巴洛克古典音乐家维瓦尔第的乐曲《四季》改编而成的协奏曲。

这四位音乐家演奏所使用的乐器,在维瓦尔第当年创作协奏曲《四季》的巴洛克时代,都曾在地球不同角落盛极一时,但当时由于地域障碍和山水阻隔,作曲家无法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而今,交通与技术发达,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没有阻隔村落,艺术家们甚至可以在一个像加拿大这样的多元国家,和平相处,交流融合。正是出于这样立意,以跨越地域国界的音乐语言,通过移民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的音乐家的表演,颂扬了加拿大百川入海、殊途同归的多元和包容精神。亦体现了21世纪音乐家可以突破时空阻限,进行心灵与艺术沟通。

这场音乐会在加国各地演出,走进不同社区族群,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仅看到了加拿大多彩的多元文化,也记住了赵文欣这个来自中国的音乐家。后来,加国著名的影视制作公司Media Headquarters以这次音乐会主题和创意为基础拍摄的音乐艺术片《四季的色彩》,特邀赵文欣女士赴北京拍摄外景并与中国内陆音乐家同台献艺演出,在中国国内亦引起巨大反响。影片中赵文欣的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和

《阳春白雪》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春天”的理解,征服了观众,更征服了世界。当时的《环球邮报》( the Globe and Mail)用半个版面详细介绍了这部影片以及中国音乐家赵文欣女士。

精湛的琴技和贯通中西的音乐风格,使赵文欣擅长用琵琶演奏中国传统及西方古典作品。她先后与多家世界顶级乐团合作进行世界巡演及首演,其中包括了与加拿大巴洛克乐团合作的“四季”及“伽利略”音乐会;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合作的琵琶与弦乐——谭盾的“鬼戏”;与多伦多中世纪古乐团合作的“马可波罗”和“世界琵琶节”音乐会;与英国Grand Union乐团合作的“海浪的节奏”音乐会等。赵文欣的音乐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厅、爱丁堡音乐节、魁北克蒙特利尔巴洛克音乐节、美国几大音乐节等都曾出。2007年和2010年,赵文欣女士两次受邀克乐团合作参与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的国际古典音乐节,与世界级音乐家同台演奏。

除了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演出外,赵文欣士每年还举办自己的音乐会或者与加拿大本地音乐家合作演出。她与欧洲琉特琴(Lute)演奏家Lucars Haris 合作,创立室内弹拨室内乐团,举办了一系列中西方音乐会。这种世界古老弹拨乐器在中西方古典音乐的交流上可谓独特和创新,受到了加拿大安省艺术委员会的奖励,也得到了中西方观众的广泛欢迎。

授课教学,在异国文化土壤上传播和弘扬东方

的文艺精粹

演出活动繁忙的赵文欣女士一直坚持教授学生学习琵琶。她说,琵琶有“弹拨乐之王”美誉,无论东西方都有许多人十分喜爱琵但是琵琶演奏技巧又是所有乐器中最难的一种,因此许多人都是知难而退。其实,越是技艺高超的乐器越能体现演奏者的水平,如果对中国古典音乐真是感兴趣话,学习古筝琵琶之类的古典乐器更能提高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艺。她还谈到,一些华人家长有误区,总是倾向于让孩子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其实不然,在西方文化的氛围里,孩子们更应该掌握和学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通过学习琵琶古筝扬琴之类的中国传统民乐器,让我们的移民后代们从小就接受两种文化的熏陶,这不仅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文化素养,而且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十分有益。

除了开班授课外,赵女士还是约克大学和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的特聘教授,担任着音乐教学任务。她说,在教学中她最大的欣慰是,她的弟子学生当中既有华人子弟,也有来自各个族裔的学生,每当她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进步成绩,她由衷地感到高兴和祝福。

采访当天,赵女士说她正在准备筹划一个名为“Lute Legends Ensemble”的演出。届时,她与另外两位音乐家Bassam Bishara和 Lucas Harris分别演奏中国、中东地区和欧洲的三种不同的古典乐器——琵琶(pipa)、欧德琴(oud)和琉特琴(lute)。赵女士说,她把这个音乐会称作“超越丝绸之路”,因为这三种古弹拨乐器都源于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欧德琴是琵琶和琉特琴的老祖宗,它从波斯沿丝绸之路传到东方,演变成了琵琶,唐代飞天图中弹奏的实际上是欧德(五弦琵琶);另一个通过西班牙的海上贸易,传到欧洲后逐渐演变成琉特琴,后来又发展成为现代吉他;而欧德琴依然流传于阿拉伯世界。三种古老乐器,同根同源,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超越时空限制同台亮相,赵女士说她发起这个活动,不仅是为了音乐,更是觉得是一种责任。

在古代,我们的先人们用丝绸铺设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经贸文化交流之路,在今天,赵文欣女士用音乐继续推动着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发展。在琵琶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分明看到,像赵文欣女士这样一群旅居海外的中国民乐艺术家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架起一条东方通往西方的新的丝绸之路。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