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化(三)

点此按钮收听本文语音

(二)穷子喻,出自信解品。某富豪家有一个儿子,从小离家出走,流浪在外,生活非常贫困。有一天他流浪回到了家乡但不认识,而他的父亲认出了儿子,于是叫他回家,但儿子以为长者要抓他,于是拔腿就跑。长者经过很多手段才把儿子请回来,并一再善意引导,最后才使儿子认识了父亲。这里穷子喻刚刚起步的修行者,这些人还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就犹如贫穷之子,缺乏衣食,生活相当困苦;长者比喻佛陀,以种种方便令除烦恼,增加他们的信心,然后在继续教化,帮助这些修行者积累福德与智慧,在修行道路上更进一步。

佛陀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会根据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法。因此在佛法中,就有了方便说和究竟说之分。方便说,就是对于一些根器不高的众生,无法向他们直接讲述真实的道理,因为这些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些高深的道理,反而会增加烦恼,所以佛陀会借用权巧方便的方式引导这些众生。所谓的究竟说,就是对那些悟性高的人,直接开示高深的道理,比如在『金刚经』中,佛陀向长老须菩提就直接开示了万法皆空的妙理。不过严格地讲,佛陀所宣扬的法都是方便说,因为真正的宇宙真理只能证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因此佛陀在『金刚经』中说: “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如来说法如筏喻者(将法比喻为渡河的木筏),因为法不可说,凡有所说,皆如帮助他人渡河的木筏,筏仅仅是渡人之工具,人如果已经渡河,木筏就应当舍弃。 “ 佛法 ” 都应当舍弃,何况其他外道所说的邪法。

佛陀是一位超级老师,他的学生从小学生一直到博士。对于小学生,佛陀循循善诱,用桔子苹果和糖果来教育这些孩子。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佛陀就会直接讲述各种的定理、道理。而对于那些博士生,佛陀则会向他们开示下一步的方向,在必要时给予指导,让他们自己去证悟和发现。所以说佛陀的教化是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而施以教化。

像这种例子在佛教的典籍中有很多,比如,佛陀有一弟子,名叫周利盘特,他禀性愚笨,近于痴傻,同参(同学)们教他四句偈子,他学了几个月也记不住。为此,佛陀决定亲自来教,并只让他学 “ 拂尘除垢 ” 四个字,又让他做拂拭比丘鞋上尘土的工作,一边拂拭,一边念诵这四个字。时间一长,心里的烦恼业障渐渐消除,人开始变得聪明了,不但记住了偈子,领会了其中的含义,而且智慧日长,终于在某日忽然开悟,证得阿罗汉果,成为人们熟知的 “ 十八罗汉 ” 之一。又如另一位弟子,原先为弹琴的乐师,家境富有,出家后精勤修道,由于用功过度,损伤了身体。佛陀知道后,便对他说,修行如同弹琴,琴弦太紧,容易绷断;琴弦太松又弹不出声,所以,必须松紧适当,取其中道,方能奏效。这名弟子依教而行,身体很快复原,进而遂有证悟,成为佛弟子中精进第一的长者。

在佛教中,还有一个例子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尊者。故事讲的是,尊者目犍连教授两位弟子,他们在他的指导下专心学禅。虽然弟子修习非常刻苦,但一直没能开悟。一天,尊者舍利弗探问目犍连: “ 你那两位弟子是否修得正果? ” 目犍连遗憾地说: “ 未得。 ” 舍利弗又问: “ 你教给他们什么方法? ” 目犍连说: “ 一个教的安般禅法,另一个教的不净观法。可是俩弟子心智愚滞,总不得要领。 ” 舍利弗接着追问: “ 你的两位弟子各是什么出身呢? ” 目犍连告诉舍利弗 “ 一个出自浣衣人家,教他安般禅法;一个是锻金师之子,教他修不净观法。 ” 。 “ 噢!原来如此。 ” 舍利弗对目犍连说: “ 锻金师之子应该教他修习安般禅法,浣衣人之子则应当修不净观法。因为锻金者常吹风箱,出入气息粗促,教他安般禅法,调顺呼吸,使他易于安心以进入禅定。而浣衣人常在河边,所见者多是清水净衣,教他不净观法,能使他通过观想自身及他身的污秽不净来消除贪恋妄念,由观白骨而安心,从而悟法。 ” 目犍连采纳了舍利弗的建议,调换了两个弟子的修习方法。果然,两个弟子都有了进步,最终修得了罗汉果。

我个人认为,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最初佛陀所担心的问题,也就是因为众生无法理解妙理而妄加诽谤而招致恶报的问题。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佛陀巧妙地根据不同人的根性而宣说对治的道理和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分享文章到为新朋友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